槎城围墙有望“变脸” 兴建正式围墙已经纳入报建程序
核心提示
走在市区街头,不少市民会发现:一些工地铁皮一挡,灰砖一垒,就简单建起了围墙;一些建成小区的正式围墙采用板砖封闭式建造,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有损市区建筑整体美。针对这种现象,市长刘小华在前不久召开的相关会议上,曾提出市区围墙能否变变样?
记者从市规划建设局了解到,新建正式围墙须在规划部门实施报建程序后方可动工,对临街的临时性工地围墙,该局将在现有的设置标准上加强督导,使其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
市区一些工地围墙已采用喷绘的效果图。
现象 部分围墙建造粗糙
前日下午,记者走访了市区建设大道、中山大道、红星路等交通干道,发现这些路段都有在建的建筑工地,这些工地均建有围栏或围墙与道路隔离开来。记者发现,其中有的围墙用铁皮、红砖简单修建,表面光秃秃的;有的围墙在灰色墙体基础上,用几个大字注明该项目是由某楼盘某公司开发的,有的甚至只有“工地重地,闲人免进”等字样,缺少文化和色彩。只有少部分的工地围墙设置有建筑商广告宣传画,鲜见以城市文明为题材的公益形象宣传画。而在一些临街而建的居民小区,一堵灰砖的封闭式围墙隔断了墙里墙外两个世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据了解,目前市区一些围墙的建设显得十分随意,特别是一些板砖墙体的围墙,建造粗糙,形式呆板,有损市区建筑整体美的现象,引起了市领导的关注。在不久前召开的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会议上,市长刘小华提出,市区要多采用一些通透式的围墙,让院内外绿化交相辉映,美化城市。
建议 把围墙打造为城市一景
毋庸讳言,作为一座经常有项目动工的城市,工地围栏、围墙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它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美观。“建设围墙时,应该使工地与周边环境更加协调有序,应把工地围栏、围墙做细做好,使其成为城市一景。”目睹了一些工地围墙的简单粗糙后,市区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黄先生说。他认为,只要设计得当、到位,工地围墙可通过造型、图案等方式,呈现出活泼、美观的效果,从而提升城市品位。
“以前建造围墙的目的单纯为了安全防护,后来我们转变了观念,把工地围墙作为一个既经济又十分奏效的广告牌,对其喷绘了专门设计的效果图及情景画,既为楼盘增添了知名度和感染力,相比而言对城市环境也有美化作用。”建设大道一家正在建设的工地负责人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较于光秃秃的墙面和简单的建设标语,我市的一些房地产建筑商已经意识到工地围墙的广告效应,开始注重起工地的包装及对工地围墙的使用和美化。
在采访中,有市民向记者表示,城市的围墙关乎市容市貌,因此围墙应有城市形象、公益文明的宣传画和标语,如突出地域传统文化特征的文化墙以及生态景观墙等,能传达出城市的声音。“河源明年将举办世客会,围墙在本地人看来已司空见惯,在游客看来却是了解河源的窗口之一。”有市民这样说。
部门 将正式围墙纳入报建程序
“目前我们已经把正式围墙的兴建纳入报建程序,一般包括方案审批、报建、施工、验收等过程。”市规划建设局报建科科长张光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光荣表示,规划部门提倡建设通透式的围墙,新建的正式围墙经过程序把关后,将可实现坚固、整洁、美观的效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而对已建成的正式围墙,对不符合要求的,有关部门将鼓励业主方进行改造。
据了解,工地临时性的围墙由于工程完工后将被拆除,因此并未纳入报建程序,但也并不表示就此放手不管。对临街工地的临时性围墙,市规划建设局将在现有的设置标准上加强督导,使其达到整洁、美观的效果。并控制利用工地围墙进行商业广告宣传的比例,倡导公益性宣传。
本报记者 叶能军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