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滋生 水质渐差 鳄湖“变脸”“臭水塘”或将再现
核心提示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位于老城区的鳄湖湖面上出现了许多绿藻,在鳄湖的四边均有分布,有泛滥之势,原本比较清澈的湖水也逐渐变得浑浊起来,影响街心花园的景观。
看着水质一天天变差,一些市民对此表示担忧,呼吁有关部门尽快清理并根治这些绿藻。
漂浮在水面上的绿藻部分已经结团,严重影响鳄湖湖面景观和水质。
市民担忧:鳄湖将失美丽容颜
位于老城区的鳄湖,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人工湖,开凿于明朝万历年间,素有“鳄湖青曲”之称,是河源老八景之一。因周边环境复杂,小摊贩、流动人员较多,鳄湖一度成为老城区“脏乱差”问题的代表。2006年,市政府投巨资对鳄湖进行了彻底改造,经过改造的鳄湖,清波荡漾,湖四周花香树茂,垂柳夹岸,已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开放式园林景观公园,每天都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娱乐。
然而,“五一”过后,市民发现湖面上突然生出了很多绿色藻类植物,迅速蔓延,短短几天时间,便将鳄湖东西两边的地带布满了,并展现出向整个湖面扩展的态势。市民们感到很惊讶,怀疑“鳄湖生病了”,很担心美丽的鳄湖将失去美丽的容颜。一位市民在晚报QQ群里说,整治以后的鳄湖确实变靓了,湖水更清了,去那里游玩心情也比较愉悦,可现在去游玩一看就能看到漂在湖面上的大片绿藻,心情顿时沉重了。这些绿藻快覆盖鳄湖湖面四周了,我不愿再看到它变成昔日的“臭水塘”。
记者调查:鳄湖四周围都有绿藻滋生
5日下午,记者沿鳄湖堤岸由东向西察看,发现湖东面的湖水显得特别绿,就像覆盖了一层黏糊糊的“绿油漆”,绿藻已经将东边浅水区大片覆盖,形成一条长长的绿藻带。记者用木棒搅动了一下,这些“绿油漆”就粘在木棒上,还发出一股腥味。
记者发现不只是湖的东面漂着绿藻,湖的西面、南面和北面也漂浮着这种“绿油漆”。只不过这三面的绿藻比东面的少一些,且分布得比较零散。漂有绿藻的湖面,湖水呈蓝绿色,像一潭死水。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说,平时他们经常来鳄湖游玩,但从一个多星期前开始,他们就看到了鳄湖湖面上漂浮着少量的藻类,刚开始这些绿藻都是零散地漂在水面上,不仔细看还觉察不出来。没想到,才几天的时间湖面上的绿色就越来越浓,而且湖水也变得“绿油油”的了,像是被倒进了大量的绿油漆。市民说,改造后鳄湖并没有如此繁殖迅速的绿藻出现,他们担心绿藻再继续繁殖下去,会破坏鳄湖的水质,最后成为一个臭水潭,影响改造的效果。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找到治理办法,以免让绿藻煞了鳄湖的美丽风景。
管理人员:打捞进度跟不上繁殖速度
据鳄湖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湖面出现较大面积的绿藻,主要原因是受天气少雨和季节性的影响,目前鳄湖也较长时间未换水,从而造成绿藻繁殖速度过快。
据了解,每年五六月份,湖面都会出现绿藻,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鳄湖水质。这些绿藻繁殖的速度很快,一平方米大的绿藻一夜过后则可能发展成十几个平方米,从而使工作人员的打捞速度跟不上绿藻的繁殖速度。这些绿藻慢慢从湖边扩散至湖面,影响了湖面水质和景观,也容易引发虫害。
为了净化湖面和美化景观,管理处每天都组织工作人员打捞绿藻,同时适当添加一些无害化学物质,使得绿藻在湖面自动淡化或消失。一般来讲,每年立秋过后,绿藻会大幅度减少,到那时湖面会更清更好看。该负责人说,绿藻是一种微生物,易生长易死亡,管理处会以最大的力度,进行打捞清理。至于能否以换水的方式来清理绿藻,该负责人表示,因绿藻是季节性滋生的,加上鳄湖换水也不能完全换掉,工作难度极大,同时还会影响鳄湖湖面景观,因此目前没有采取这种办法进行治理。
形成原因:湖水长时间未换富营养化
据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人员介绍,绿藻是藻类生物,在所有藻类生物中,绿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绿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它加剧了水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鳄湖是内陆蓄水湖,如果没有新水源来补充,湖水就慢慢变成了一潭死水,呈现出了氨、氮、磷超高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一旦气温升高,绿藻等微生物便猖獗繁殖,最后导致水生态失去平衡,水质恶化。对于目前蔓延的绿藻,单纯靠打捞来治理是治标难治本的,惟一的根治办法是等待换水,这样才能改善水体环境,鳄湖湖面才能继续保持清波荡漾的美丽景象。
本报记者 罗军 张紫辉 文/图
■相关链接
何谓富营养化?
由于将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素的污水和废水排入了河、湖,从而使水生植物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水质恶化的现象,叫富营养化。富营养化之所以能使水质恶化,是因为大量繁殖的水生植物死亡之后,其分解的过程,能使水中的溶解氧下降;藻类的大量繁殖则可使水变成绿色或棕红色,并产生臭味,从而使鱼类大量死亡。近年来由于洗涤剂、肥料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增加了水中氮、磷等营养成分,加快了水域富营养化的进程。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