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近一年 河源人养成自带环保袋购物习惯
核心提示
从去年6月1日起,国家“限塑令”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如今,一年时间就要过去了,“限塑令”实施的效果如何?记者连日来走访了我市部分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发现各商场、超市“限塑令”实施状况良好,也使许多市民自觉拒绝使用“白色污染”的意识有所提高,但在郊区及集贸市场,“限塑令”执行仍比较困难。
“限塑令”实施近一年,不少消费者养成自带环保袋购物的习惯。
调查:超市“限塑”效果显著
昨天早晨,记者在市区长安街喜又多超市走访发现,不少早起的市民前来买菜时,手里都拎着一到两个环保购物袋,这在一年前可是难得一见的现象。
“这样的购物袋我家里还有3个,都是各个超市搞活动时送的,现在出去买菜身上都会带着,因为超市里再没有免费的塑料袋了。”正在该超市里买菜的市民杨女士说。据该超市王经理介绍,“限塑令”实施后,他们按照国家标准采购和销售塑料购物袋,并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实行有偿使用。“与限塑前相比,有偿塑料袋的每月使用量大幅减少,现在每月塑料购物袋的使用量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减少了90%。”
在和大福百货大同店,其值班经理介绍说,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后,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比以前减少了60%以上。广晟百货总经理冯成则介绍说,“限塑令”正式实施后,他们严格实行有关规定,在业内起到了带头和表率作用,目前的塑料购物袋使用数量比未实施“限塑令”前减少了70%以上,减轻了企业的成本。
在采访中,上述几家超市的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限塑令”的实施分流了小部分的客源。但由于超市的身体力行,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对此,几家超市的负责人都表示很欣慰。
发现:居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据上述几家超市的工作人员反映,由于用来盛生鲜用品的手撕平口袋不在限塑令的范围内,而且是免费提供的,手撕袋的使用量相比限塑前大幅增加。在喜又多超市,记者遇到一位推着一辆购物车的女顾客,购物车里的3个手撕袋装着大米和蔬菜,此外还放着2个未用过的手撕袋,在收银台买单后,她再将大米和蔬菜套上2个未使用过的手撕袋,把东西放在摩托车上拿走。
“这是限塑后出现的一类消费行为,此外还有另外三类消费行为比较常见。”该超市一位保安员说。据这位保安员的长期观察,这三类消费行为分别是:一是临时掏钱购买塑料购物袋;二是自带其他袋子,包括环保购物袋、服装袋、女式挎包等;三是直接用手拎走或抱走。他的说法得到了其他超市工作人员的认同。“刚实施时不少顾客因为有偿使用塑料袋跟我们吵架,随着政策的深入开展,现在这种现象很少了,这反映了人们已经适应了用钱购买购物袋,也有人养成了自带购物袋的习惯。”广晟百货一收银员说。
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两个细节,让记者印象很深刻。限塑前,不少顾客买一两瓶饮料也要塑料袋来装,限塑后这种事情近乎绝迹;限塑前,由于塑料袋免费提供,不少顾客总给物品套上两个甚至三个塑料袋,“怕袋子不够牢固”,限塑后,几乎没有顾客再提出加套塑料袋的要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限塑令实施前夕和前期,不少商场和超市在各种促销活动中赠送环保购物袋,一些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举办各种活动时,也把赠送环保购物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了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力推动了“限塑令”的实施。
观察:集贸市场成“禁令”薄弱环节
和商场、超市的情况相反,市区不少集贸市场内,各种合格和不合格的塑料袋仍无偿提供给消费者,这和超市塑料袋收费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了“限塑令”实施的薄弱环节。
前天下午和昨天上午,记者先后走访了市区前往双下村的道路摊点、中心市场、长安市场及兴源市场,发现这些地方大多数的摊位都在使用红、黄、蓝、黑等颜色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没有任何标志,而且全部为顾客免费提供。
在长安市场,经营一蔬菜摊档的陈女士说,“限塑令”实施之初,她也搞了几次使用塑料袋要收费,但很快发现实行不下去,“引起很多顾客不满,弄得一些老顾客也不来买我的东西,后来发现市场上谁送袋子谁的菜就卖得快,没办法也得跟风免费送了。”该市场一位肉档的摊主则说:“你这次收了费,顾客可能不会当面向你表示异议,但他下次就不到你这里买东西了。”他表示,“限塑令”如果彻底实施,真能降低成本,但是顾客往往不满摊主加收的费用,认为是摊主太死板。“在这里做生意,每个顾客我们都得罪不起。”这名摊主说。
正在该市场里买豆腐的廖女士说,她每次到市场总要买几样东西,如肉、蔬菜、豆腐、干货、水产品等,这些东西不能混在一起放,而且沾水沾泥的,自带购物袋的话需要好几个,而且用过一次之后难于再用。如果市场里每个塑料袋都收费,那一个月下来塑料袋的支出可不小了,“如果摊主能像超市那样,提供免费的手撕平口袋,情况会好很多,但我在市场里还没遇到过有这种袋子。”
“收费的前提是市场里的塑料袋要符合国家的标准,目前这些塑料袋肯定有不符合标准的,收费的话我们当然不服气。”另一位消费者说。
部门:继续开展“限塑”整治工作
据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此前多次的市场检查情况看,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执行“限塑”规定的情况普遍较好,能够自觉有偿提供国家规定的合格的塑料购物袋。“限塑令”实施一年来,不少消费者已养成主动携带购物袋购物的习惯,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但在调查中也发现,小商店、城市集贸市场以及农村市场免费提供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我们一直很重视‘限塑’工作,将其作为今年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并将其纳入对各县区工商部门的年度考核。”该负责人说。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工商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575人次,执法车辆233车次,检查商品零售场所3951个,检查经营户166个,发出整改通知书208份,查处案件13宗,结案9宗,罚没金额1.5万元,查处不合格塑料袋1.72万个加6.5公斤。
该负责人表示,限塑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质监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从源头上断绝,从流通领域上查处,同时还需要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后,工商部门将进一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消费者环保意识,营造更浓厚的不生产、不销售、不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爱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同时,以超市、小商品交易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以农村市场为重点,推动“限塑”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本报记者 叶能军 文/图
链接:
全国少用塑料袋400亿个
据新华网消息,“限塑令”实施一年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限塑效果显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限塑令”实施以来,目前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袋消耗减少400亿个。而另据有关统计,“限塑令”实施之前,仅超市每天使用的塑料袋就相当于消耗1300吨石油。
据“自然之友”的一项调查,“限塑令”的实施,对塑料袋消费起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在“限塑令”实施的第一个月,全国各地商场、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了80%-90%,农贸市场减少了50%。塑料袋使用量由每天的10亿个减少到两三亿个。
据统计,全国工商管理系统今年3月份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0余万人次,检查商品零售场所25万个,检查经营户230多万户,查处不合格塑料袋2.6亿个,查处无照经营1250户,查处案件2000多个,罚没金额204万元。
上一篇:备战全运会
下一篇:小货车司机喝醉后把车停在路中间睡着了 无法叫醒他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