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考明年“变脸”实行“3+文科/理科综合”模式
明年高考大变脸 本月25日起开始实施
本报讯(记者刘忠娥 特约记者王经纬)(核心提示)6月25日,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开始实施,所有明年将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将按照高考规格在有监控系统的全国教育统一考试定点考场进行为期1天的考试,从此正式拉开我省2010年高考改革的序幕。
据了解,随着2009年高考的结束,我广东省实施的“3+综合+X”的高考模式正式终结,从2010年起将开始实行《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以等级形式呈现,带入高考录取中。而明年将参加高考的高二学生现在就要进行这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高中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命题、考试、评卷、成绩评定和公布成绩,由市、县(区)招生委员会、教育局具体实施考试。考试实行网上报名的方式。文科类考生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理科类考生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准备参加我省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高职院招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的考生,可以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
明年的高考模式
明年的高考实行的是“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相当于其他省份说的“大文、大理”)。“3”为语文、数学、外语3三科,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外语为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的任一种(具体科目以教育部当年规定为准)。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三个科目。外语中的英语科考试,2010年笔试试卷包括听力试题;2011年始笔试试卷不包括听力试题,单独进行听说考试,笔试与听说考试分别进行,其中,听说考试占英语科总分的10%。参加英语科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笔试和听说考试。
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科目组合按照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分为文科类(含外语类)专业、理科类专业、体育类专业、艺术类(含音乐和美术)专业科目组合。
即:文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类专业的考试科目为: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体育类专业的考试科目: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体育术科;艺术类专业的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综合、音乐术科或美术术科。
普通高考各科目考试成绩以原始分形式呈现。语文、数学、外语的满分值各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满分值各为300分。文科类或理科类考试科目组总分由“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组成,满分为750分。
根据《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2010年的高考改革要朝着“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选拔”的方向发展。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分,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科卷面成绩与等级分的关系是: 100分-85分为A级,84分-70分为B级,69分-50分为C级,49分-25分为D级,24分(含)以下不给等级、在成绩单上表达为考试成绩未达等级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省教育考试院进行评定、分数统计、等级转换和统一公布,考试成绩由市、县(区)招生办通知考生本人。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具备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须达到三科C级及其以上等级;具备第二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至少须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具备第三批专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至少要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各批次艺术类专业和体育类专业录取资格的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本报记者 刘忠娥 特约记者 王经纬
相关资料:广东省高考11年5次变脸
1999年以前,广东高考基本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采用统一的方案。从1999年开始,广东成为了全国高考改革的先行者,特别是近年来,高考方案开始了高密度的改革。
1999年:3+X
1999年,广东省进行“3十X”方案试点,采取语、数、英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2001年:3+综合+X,
2001年,广东高考增加综合科,改为3+综合+X科。
2007年:3+文/理基础+X
2007年,开始采用“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
2008年,志愿填报从考前填报改为考后知分填报。
2010年:3+文/理综合
2010年,实施3+文/理综合模式,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测评共同作为考生学业测评的依据。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