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龙川电视台记者柳欢扬提十几斤重摄像机翻山越岭去采访

      人物档案:男,生于1978 年,就职于龙川县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新闻工龄7 年。7 年来,在市、县广播电视台发稿近3000 篇,频频斩获省市县广电系统好新闻好作品奖一、二、三等奖。

      获奖感言:用激情点燃新闻人生!

      柳欢扬从事新闻职业仅7 年,已采写了3000 多篇报道,是个“拼命三郎”式的记者。说他 “拼命”,不仅因为他高产,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采访任务,不管多苦、多累,困难有多大,他都会坚守在新闻采访的第一线。

      2008 年是龙川县建县2222 年,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龙川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龙川县电视台推出了《古邑史话》这栏节目。节目创办后,柳欢杨就一个人挑起了这个重担。每天,他一个人拿着摄像机,奔往全县各镇村。很多历史古迹都位于偏远的山村,或藏身在荒草野岭中,由于交通不便,他只能提着十几斤重的摄像机,翻山越岭到采访地点。从3 月份到6 月份,这栏节目共播出了100 多期,柳欢扬的足迹也踏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古邑史话》因为内容精彩、丰富,一经播出即大受好评。

      “记者”这个职业也要求他,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2007 年秋的一天,柳欢扬突然接到电话,说龙川火车站有一名男子为了逃票,偷偷爬上了一列运送货物的火车,不小心被两节货柜车厢夹住了。当时虽已近深夜,但他二话未说,扛着摄像机迅速赶到了现场,并一直和救援人员坚守至凌晨两点多,采拍出了一条精彩的作品——《三小时大营救》。

      在新闻的路上,即使再苦再累,柳欢扬都没有怨言,他说,记者的责任感始终在激励着他,让他对新闻“如饥似渴”。如,2005 年龙川大地遭受百年一遇的水灾,他几次深夜时到受灾地区采访,连续作战了十几个小时,把最精彩、最能反映群众抗灾的镜头呈现在了观众面前,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共同抗灾抢险的斗志。

      正是因为这种执着与不辞劳累的精神,柳欢扬采拍的新闻作品屡获好评,多次获得省市县广电系统好新闻好作品奖。其中,《三小时大营救》、《为了深埋井下的农民兄弟》分别获得了省级好新闻好作品二等奖和市级好新闻好作品二等奖。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市民热议中山先生雕塑安放位置 客家文化公园成为首选
下一篇:知青40后聚首临江重拾往日记忆 为山乡巨变而欣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