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学生们为何喜欢过洋节?

       改革开放,国门大开,西方的不少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都进入中国,一些文化也跟着进来了。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洋节日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西方节日的浪漫气息。一些中小学生对这些洋节特别喜欢,认为过洋节是一种生活时尚。

       学生大多喜欢过洋节

      市二中七年级的学生曾斌是个喜欢过洋节的人,谈起今年的圣诞节,他一脸的自豪。
      离圣诞节还有一个星期,曾斌就和同学一起议论起如何过圣诞节了。他看到一些同学忙于买贺卡、写贺卡,他自己则亲手制作了5张贺卡寄给远在老家的亲朋好友,并买了一些灯笼把房间打扮一新。圣诞节的早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师、同学、亲戚发祝福短信。下午放学后,曾斌让家里加了菜。吃完晚饭后,他又从抽屉里取出平时的积蓄,约上两个要好的同学去逛商店。他们各买了圣诞小红帽和溜冰鞋到文化广场去溜冰。他们戴着小红帽,在溜冰场上转来转去,大出风头,玩得十分开心,直到深夜才回家。
      一张姓美术老师说,因为学生喜欢过洋节,所以当洋节到来时,学校的一些老师也会营造一种和谐的节日氛围,在黑板上写上节日的祝福语。低年级的美术老师还会教学生制作节日礼物。
      据了解,在市区及县城的学校,许多学生都有过洋节的经历。他们说,过洋节轻松、愉快。

      只想在洋节中得到快乐

      节日是人们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如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基督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的。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亦有不同,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从此世界大多数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为圣诞节。中国多数的学生都不是基督教徒,他们是否都懂得圣诞节的文化背景呢?记者采访时,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地知道圣诞节的文化背景。有一张姓同学干脆说:“不管是中国节还是西方节,都是一种节日,过节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份节日的快乐。我们并不在乎有什么文化背景。”
      源城光明学校的学生小黄觉得洋节的节日有人情味,名称好听,比较接近人的心理,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愚人节等,让人觉得特别亲切,而且不受约束,所以大家都喜欢过,虽然这些节日不放假。而中国以节气命名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冬至等,其名称没什么人情味,加上约束多,特别是春节,很多限制,规定只可说吉利的话,而且现在城市里不准放鞭炮,节日的气氛也不浓,所以觉得越过越没意思。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其实,洋节和中国的传统节日相比,我们更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啸仙中学学生张乐说,“传统节日是我们自己的,所以更觉得亲切。特别是中秋节、春节,讲究的是团圆、享天伦之乐,亲人们互相走访,很有家庭的温馨感。”

     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喜欢过洋节,在他们的感染下,一些家长也逐渐接受了洋节。
      紫金县临江镇的张度老师这几年的父亲节都会收到在河源中学实验学校读书的孩子寄来的贺卡。开始收到贺卡时他很不习惯,但现在习惯了,并认为能收到贺卡是件好事,说明孩子懂事了,心里会想着父母了。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爱过洋节,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明经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习俗。
      因为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过洋节,所以有些人担心以后学生会丢了自己的传统。高三学生谢敏对此显得很平静。他说,西方人其实也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喜欢中国的节日,这是出于一种好奇。现在学生热衷于过洋节的心理其实也是出于好奇心与新鲜感。其本质是一样的。以后随着大家对海外文化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好奇心理也会逐渐减弱。所以,他认为不必担心学生热衷过洋节会冷漠了祖国的传统节日。
      “其实过洋节的中国人,大部分还是以年轻人居多。年轻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还是要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新鲜,所以爱过洋节,这也没什么的,只要不过分浪费金钱和精力在这上面,我想过洋节也没有什么不好,对社会来说,还能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呢。在我看来,中国近些年与世界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人过洋节反而是中国融入了世界的一个良好表现。只有中国真正融入世界了,世界的大舞台才能真正接纳我们。”河中一学生说,“其实过节除了纪念外,就是放松一下自己。只要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学生爱过就让他过吧。”
      “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过洋节,可能是因为传统节日的目的性太强了,就是为了吃好、喝好、穿新衣。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天天都是过年的水平了,所以光为了吃喝、应酬的春节必然会让人感觉越来越累。” 另一张姓同学说。为了发扬传统文化,他建议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识,增强爱国热情,同时也吸收一些外国的好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这样对建立和谐社会更有意义。
                                    记者谢雨望 通讯员王伟东 文/图

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过圣诞节



相关热词搜索:校园


上一篇:理工学校师生作品参展
下一篇:小记者活动多姿多彩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