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化集体备课、优化科组建设”的认识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集体备课是教师间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技艺的一种最直接、最朴素、最有效的校本教研的好形式。在本年度的教学调研中,我对集体备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科组及不同年级科组的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在同一年级组,教师的年龄不同,个人的专长也不同。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些教师思维活跃,在相互的探讨、交流、争论中,资源得到共享,思维碰撞会产生更多的火花。这样既能够帮助每一位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拓展教学思路。也许有的教师会问,集体备课统一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会不会在教的过程中失去自我?集体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我们的交流、争议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归纳、提高和再创造,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设计,以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搬都能产生好的效果。集体备课不是让教案变成模子,甚至变成束缚教师的工具。教师必须通过循环往复的思考、探讨、总结,形成螺旋式的提高深化的过程,在共性中体现个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集体备课“备什么”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是研教师之教,学生之学,既要突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的氛围,又要突出“研备”的内容和“研备”的质量、效率。集体备课“备什么”?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
集体备课过程中,着重落实“集体研讨”,各成员对集体备课的操作及管理制度可以提出建议,在明确集体备课的模式下,形成制度。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是: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需体现:1、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4、建立全面备课的观念,备教案,备教具制作和演示,备课外知识,切实做好上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5、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
(二)教学设计的撰写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主要过程,体现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体现教学的策略、教学的理念。个人创意要有针对性,文字表达要清楚。教学札记着重反思备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及达成度、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发展空间等。
(三)集体备课效果的检测
集体备课组研讨课展示活动,要观察、调研从备课到上课到评课的全过程。教师经历该过程中完整的教学研究过程,获得教学研究的感性经验,培养理论学习的意识。要通过创新课评比活动来推进备课组的集体教研工作,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周至少听一节校内公开课活动日或推门听课活动公开课。学校教务处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翔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教务处还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每学期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以达到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目的。
三、集体备课的总结
集体备课的总结是年级组成员上课、听课、评课或完成小课题、小专题阶段研究报告、阶段小结等基础上的成果。这一环节既是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又是关键环节。因此,抓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将集体备课的成果通过上课、听课、评课、阶段总结、阶段报告转化为教学行为。在上课环节中,授课教师要根据课堂动态变化或突发事件,运用教学智慧,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在听课和评课环节上,要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反思,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在小专题、课题交流中,要学习其他教师考虑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在集体反思、评议、交流中切实解决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发挥集体的力量,总结教学规律,提高理论研究素质和教学水平。经验需要积累,经验更需要总结。
通过这一系列连续性的活动,集体备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集体备课才能更具实效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意识才会进一步增强。
此外,集体备课也应根据校本情况灵活多样,既可集中,又可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外,还可以是不同年级同学科,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集体备课。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达到“双赢”:教师个人深钻细研,教师群体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既出智慧,又出成果;既可以整体提高年级教学教研水平,又可以促进每位教师在教学教研中不断成长。
一、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科组及不同年级科组的教师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在同一年级组,教师的年龄不同,个人的专长也不同。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些教师思维活跃,在相互的探讨、交流、争论中,资源得到共享,思维碰撞会产生更多的火花。这样既能够帮助每一位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拓展教学思路。也许有的教师会问,集体备课统一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会不会在教的过程中失去自我?集体备课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教无定法,我们的交流、争议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归纳、提高和再创造,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设计,以期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搬都能产生好的效果。集体备课不是让教案变成模子,甚至变成束缚教师的工具。教师必须通过循环往复的思考、探讨、总结,形成螺旋式的提高深化的过程,在共性中体现个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集体备课“备什么”
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集体备课要研教研学。尤其是研教师之教,学生之学,既要突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的氛围,又要突出“研备”的内容和“研备”的质量、效率。集体备课“备什么”?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集体备课的操作程序
集体备课过程中,着重落实“集体研讨”,各成员对集体备课的操作及管理制度可以提出建议,在明确集体备课的模式下,形成制度。我们倡导的集体备课的基本环节是:坚持“四定”、“五备”、“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大纲、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统一教学目标要求、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需体现:1、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2、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着力于学生的自身发展。4、建立全面备课的观念,备教案,备教具制作和演示,备课外知识,切实做好上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5、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要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教学方案。
(二)教学设计的撰写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主要过程,体现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体现教学的策略、教学的理念。个人创意要有针对性,文字表达要清楚。教学札记着重反思备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及达成度、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发展空间等。
(三)集体备课效果的检测
集体备课组研讨课展示活动,要观察、调研从备课到上课到评课的全过程。教师经历该过程中完整的教学研究过程,获得教学研究的感性经验,培养理论学习的意识。要通过创新课评比活动来推进备课组的集体教研工作,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周至少听一节校内公开课活动日或推门听课活动公开课。学校教务处要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检查,要有翔实记录并定期总结、评比。教务处还要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集体备课材料等方式加强对集体备课的督导,并及时反馈,每学期对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以达到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目的。
三、集体备课的总结
集体备课的总结是年级组成员上课、听课、评课或完成小课题、小专题阶段研究报告、阶段小结等基础上的成果。这一环节既是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又是关键环节。因此,抓好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提高认识、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将集体备课的成果通过上课、听课、评课、阶段总结、阶段报告转化为教学行为。在上课环节中,授课教师要根据课堂动态变化或突发事件,运用教学智慧,调整和完善教学设计;在听课和评课环节上,要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反思,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在小专题、课题交流中,要学习其他教师考虑问题的角度,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在集体反思、评议、交流中切实解决教材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发挥集体的力量,总结教学规律,提高理论研究素质和教学水平。经验需要积累,经验更需要总结。
通过这一系列连续性的活动,集体备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集体备课才能更具实效性,教师在集体备课中才能使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意识才会进一步增强。
此外,集体备课也应根据校本情况灵活多样,既可集中,又可分散。除了同年级同学科外,还可以是不同年级同学科,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集体备课。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达到“双赢”:教师个人深钻细研,教师群体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既出智慧,又出成果;既可以整体提高年级教学教研水平,又可以促进每位教师在教学教研中不断成长。
上一篇:谈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学习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