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考也在深入改革,淡化了基础知识,加大了阅读与写作,所以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进行有序、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多年来,我进行了如下几点尝试,获益匪浅:
一、注重阅读,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阅读文章,就能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出语感,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多阅读。
1、课内阅读
教材中的课文是各种文体中的精品,其字词准确,语法规范,语句生动、形象,文段精彩,逻辑性强,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好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2、课外阅读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文章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并让学生准备摘抄本,摘抄精美的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名著,熟读这些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以读促写,写而促读,读写形成良性循环。
二、善于观察、挖掘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少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首先,引导学生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只有写最熟悉的东西,才会有话可说;只有最动情的事,才会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其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不写虚情假意的文章。再次,让学生认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社会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进而用自己的笔记下美的亮点和美的瞬间。最后让他们关注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的经历、执著的追求等通过文章反映出来。
“必须寻找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三、提倡模仿,领会方法
叶圣陶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说明课文是学写作文的引路人,从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写作技巧。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用词准确精妙,有的语句生动传神,有的长于描写,有的工于修辞。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指导学生学懂课文内容外,还要善于归纳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方法。例如《背影》的第六段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朴实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深情,让学生使用这种手法去描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做某件事的过程和情景。教完《小石潭记》一文,可指导学生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仿写一篇《我的校园》的作文。对于课文中的妙词佳句要让学生强化记忆,熟烂于心。这样在不断地模仿和借鉴中就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启发引导,多加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具体做法有:个别交谈、启发思路、帮助修改、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批改作文时要以鼓励为主。面对一篇证据不足、论证不力的议论文,“说服力不强、要充实论据”是种宣布不合要求的评语;“若能纵横联想再搜集几个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或再援引几条千古至理名言作为证据,并作以分析诠释,那你的观点就会更令人信服,你的文章就会写得更加出色”则是一种可产生积极推动力的建议式评语。
总之,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注重阅读,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阅读文章,就能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出语感,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多阅读。
1、课内阅读
教材中的课文是各种文体中的精品,其字词准确,语法规范,语句生动、形象,文段精彩,逻辑性强,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好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2、课外阅读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文章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并让学生准备摘抄本,摘抄精美的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名著,熟读这些名篇佳作,往往会从写法上加以效仿,以读促写,写而促读,读写形成良性循环。
二、善于观察、挖掘源泉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少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首先,引导学生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只有写最熟悉的东西,才会有话可说;只有最动情的事,才会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其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不写虚情假意的文章。再次,让学生认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用心去感受社会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进而用自己的笔记下美的亮点和美的瞬间。最后让他们关注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把美的感受、痛苦的的经历、执著的追求等通过文章反映出来。
“必须寻找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三、提倡模仿,领会方法
叶圣陶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这说明课文是学写作文的引路人,从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写作技巧。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用词准确精妙,有的语句生动传神,有的长于描写,有的工于修辞。教师在讲授这些课文时,除了指导学生学懂课文内容外,还要善于归纳课文中的写作特点,指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方法。例如《背影》的第六段中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往返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朴实细腻的描写中所蕴含的深情,让学生使用这种手法去描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做某件事的过程和情景。教完《小石潭记》一文,可指导学生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仿写一篇《我的校园》的作文。对于课文中的妙词佳句要让学生强化记忆,熟烂于心。这样在不断地模仿和借鉴中就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启发引导,多加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适时传授写作技能。具体做法有:个别交谈、启发思路、帮助修改、指导小结、总结作文成功的经验等。批改作文时要以鼓励为主。面对一篇证据不足、论证不力的议论文,“说服力不强、要充实论据”是种宣布不合要求的评语;“若能纵横联想再搜集几个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或再援引几条千古至理名言作为证据,并作以分析诠释,那你的观点就会更令人信服,你的文章就会写得更加出色”则是一种可产生积极推动力的建议式评语。
总之,写好作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教师也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深入研究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怎样在数学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谈英语教学中积极情感的培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