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是阅读的方向盘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起点,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怎样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我是一名在比较偏僻的山村任教的教师。因为自己是城里人,所以初来乍到听到学生拉得长长尾声的唱读时,我顿感一阵寒颤,继而觉得工作的艰难。尽管忧心忡忡,我还是凭着自己的朗读习惯和基础,把小朋友带入优化朗读的境界。
      一、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爱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地投入到朗读之中。此时教师顺势从多角度引读则会产生水到渠成的效果:1、情境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和老师温情的语言等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指导朗读《雨后》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看文中的插图,一边听录音,然后再一句一句地带学生们朗读,让他们感悟到雨后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心情。在引读过程中,着重引导文中前鼻音“淋”字和后鼻音“令”字以及一些儿化音的正确读法,让学生慢慢地克服唱读的坏习惯,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2、表演读。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模仿小动物的表情、动作和说话的语气,有强烈的表演欲望。针对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指导朗读《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文时,我让孩子们分角色边读边体会波斯猫、蜜蜂、青蛙说话时的语气、动作和表情,然后让学生朗读表演出来。这样,孩子们越读越有劲,越读越对波斯猫因找不到快乐而伤心的情感体会得更加透彻。3、比赛读。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进入最佳读书状态,展示朗读的最高水平。针对低年级学生不甘示弱的心里特点,我在班级中经常进行朗读比赛。形式有小组赛读、男女赛读、挑战读等。比谁的声音好听,谁读得美,谁的普通话准确,读得整齐……虽不能在锱铢必较中决定胜负,但能很好地调动小朋友们的积极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俗话说:“正人先正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语言具有示范性、准确性、严谨性。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注意克服毫无感情的唱读。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我采用更多的是范读引领法,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老师的范读和录音带,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基本的朗读模式,捕捉到朗读的基调和语气。特别是教师优美动听的范读,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由衷地敬佩:“老师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这时,我便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想想自己平常的生活经验,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一个角色,朗读起来就会有恰当的表情,就能读出抑扬顿挫。如指导朗读《爱发脾气的孩子》一文时,我让孩子们在读“他满不在乎地说”的那一句时,我先问学生,如果挨了父母批评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然后让学生把那男孩牵强回答的语调读出来,从而体会他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内心。
      三、动之以情,让学生美读
      有时情感语言是最好的老师。融入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能增加朗读的效果,提高文章的神韵,拓展作品的魅力。如在学习《刘胡兰》一文时,当朗读到敌人想收买刘胡兰和刘胡兰当时的表现那一段时,我让孩子们带着对敌人的憎恨和对刘胡兰的敬佩之情去朗读,要求孩子们读出敌人阴险狡猾、刘胡兰勇敢坚强的表情。这样把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既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达到了朗读训练的目的。
      四、多方评价,激励乐读
      赞美和鼓励是能力发挥的又一妙方。儿童尤其喜欢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评价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时,要以鼓励为主,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用发展的眼光看他们。因为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阅读中出现的大多数新字要靠拼读来解决,这就决定着低年级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把文章读得非常熟练,只要读得基本正确、流利,就应该给予肯定。如果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快乐、伤心、喜欢、讨厌等感情来,就更要给他们以鼓励。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调动积极性,让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如在一次早读课时。我让一位小朋友读一段课文。读完后,我问他认为读得怎样?他说:“不够好,主要是读得不通顺”。我说:“如果天天坚持朗读会好起来的”。他听了信心十足地笑了。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在教学中切实指导学生朗读才是一条可取之路,才能真正展现它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谈英语教学中积极情感的培养
下一篇: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