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一耄耋老人用各种废弃材料自制乐器等多种玩艺
张宜枕老人制作的手工艺品“万家乐艺苑”。
老年人赋闲在家都爱找些事儿乐一乐,但他们各有各的娱乐方式。和平县城珊瑚路张宜枕老人,平时喜欢画画、弹琴、写书法,还喜欢搞些手工制作。如今老人的手工制作在当地颇有名气,一有空,当地大人小孩都爱欣赏老人的手工制作。前日上午,记者来到张宜枕老人的家中,见识了他的 “杰作”。
纸盒里的“万家乐艺苑”
刚进老人家,记者就被两台正在转动的“万家乐艺苑”吸引住了。天上风筝在飞, 蝴蝶翩翩起舞,地面上的动物进行精彩的杂技表演,有小猴子骑车,狗熊踩球……其中几只活灵活现的杂技小人颇让人喜爱, 剪纸制作的男女小演员, 把艺苑风情生活展示得栩栩如生。动力则是顶端一台小风车的带动, 而这一切仅仅在直径30 厘米的纸盒里展示。
“这是我做的,怎么样,好看吧?”见记者如此痴迷,老人说着,脸上笑开了花。在“万家乐艺苑”的旁边,两个正在晃动的小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底座是木板,用硬纸板制作的两个小人在上面一上一下地晃动。他说,从开始摆动到停下来,最多的一次时间长达5分钟之久。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老人随口唱起这首歌。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他还用废弃的塑料管制作了一座天安门模型,喜迎祖国60 华诞,为祖国祈福。他说想通过这个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并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美满。在每年学生放寒暑假期间,老人还在自己家中给附近的小孩上环保课,教他们利用废旧物品做小手工艺品,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利用废物自制乐器
在张宜枕老人家不足六平方米的客厅里,废物再利用、手工制作的东西比比皆是。一把木琴是用竹片做成的、一把高胡也是用竹做的,一个扩音器的底座是用竹竿做的……。不用说,这些 “杰作”都是出自老人之手。墙角放着的一把椰子胡很是惹人注目。难以想象,它的重要部分竟是用椰子壳制作的。
“这把叫做椰子胡,是朋友送了个椰子给我,这个壳很坚硬,弃之可惜,一想正好可以做把椰子胡。”老人得意地说。张宜枕老人介绍说,这个自制的木琴,材料以竹为主,用十几个竹片巧妙地构成二十外音。木琴、高胡、椰子胡这三样乐器都是他突发奇想,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竹木琴是靠敲打发音的乐器,看似简单,但制作却不容易,他花了几个月时间才把音符给研究齐全。
虽已耄耋之年,但张宜枕老人还有个计划,想把他见过的、用过的农具一件件利用废物制作出来。张宜枕说,农村里的古代生产工具,现在都没有了,都被高科技的取代,他想通过自己的回忆,利用废物将其“复制”出来,让后代见识一下。
玩手工制作收获快乐
张宜枕说,他的手工制作情结还要从孩提时代说起。由于他的母亲十分喜爱剪纸,没事的时候经常会剪一些窗花、挂件装点自家的屋子,而坐在一边的他看着看着,越来越入迷,慢慢地自己也能简单地剪出一些单个的作品。长大以后,他不但学会了剪纸,更是迷上了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需要一种悟性,它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在张宜枕老人的眼中,手工制作并不是一个机械的动手制作过程,而是一种身心合一的快乐体验。他从小就喜爱手工,虽然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专业培训,但他退休十年来,一直沉浸于手工制作。
手工制作为张宜枕老人的老年生活增添了乐趣,更让他成为当地老人中的“名人”。附近很多老人一有空都会聚集在他不大的房间里演奏乐器,吹拉弹唱,其乐融融。“退休后不久,我发现自己经常爱忘事儿,担心以后脑子不好使,就琢磨制作各种物件。” 老人说现在岁数大了,经常忘事儿,制作这些小物件不但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锻炼了大脑。
“自己动手做手工艺品,不管是放在家里,还是镶挂起来当装饰品,都好看,而且还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张宜枕老人自豪地说。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陈新绪
网友报料详见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39462&extra=page%3D2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