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绵延百年医风关爱生命无限——记腾飞中的河源市人民医院

核心提示

      始创于1906 年的河源市人民医院,拥有100 多年的历史。百年发展,百年辉煌。

      抗击“ 非典”,救治手足口病人及“结石宝宝”,防控甲型 H1N1 流感,救治特大交通事故重伤员……每逢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河源市人民医院总是冲锋在前,守护着河源人民的健康和生命。

      2009 年4 月22 日,河源市人民医院新院正式开业,百年老院迎来崭新的春天。新院克服了交通不便等各种困难,迅速走出磨合期。当年5 月到11 月,该院门诊和住院接待量同期相比仍保持较快增长。日均门诊最高数量达到1800多人次;120急救中心日均接待急诊病人125人次。

      先进的设备,优秀的人才,温馨的服务,百年老院,在新世纪腾飞!

市人民医院新院环境优美。

全力以赴誓做防治甲流“桥头堡”

      2009年3月,“猪流感”(后改称“甲型H1N1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

      5月,中国内地确诊首例甲型 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患者。

      11月,广东省出现首例甲流死亡病例。至此,甲流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人们谈“甲”色变。

      作为国家甲流监测哨点医院,河源市人民医院从去年5月开始,就制订了防控甲流的紧急预案,成立了甲流救治专家组。5 月12日,该院开展了甲流医疗救治防控演练,提高了全院的防控应对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甲流救治能力,2009年9月11日,市人民医院在我市率先配备了负压救护车。这台救护车上,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全套抢救设备一应俱全,并可避免病毒在救护车内传播,专门用于甲流患者、甲流疑似患者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转运。

      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在甲流肆虐的冬天,河源市人民医院不负众望。从2009年9月7日收治甲流确诊病例以来,该院共收治 44名甲流患者,其中重症10例,所有确诊患者中,仅有一人死亡,重症甲流病例救治成功率达到 90%,出色地完成了重点救治全市重症患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以及门诊筛查等三项任务。特别是在11月底,成功救治我市第一例甲流危重病例,极大地增强了全市防治甲流的信心。其救治经验还获得省专家组的肯定。

     09 年11 月29 日,市人民医院连夜转运抢救和平特大交通事故的重伤员,确保他们得到最有效和最及时的治疗。

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他们废寝忘食救死扶伤的精神和崇高的医德,永远值得人们学习,我们对他们深表敬意。”

      2009年12月29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的大门外墙上,看到一张落款为“东源县木京村村民邱宝达、邱少星夫妇”的感谢信。据了解,这是患者家属自发张贴到医院的。

      2009年11月19日晚,邱宝达的两个儿子先后突发重病,被连夜送到市人民医院抢救。该院及时组织医疗专家组,凌晨两点开始诊断病情,并从省里请来医学专家会诊。经过连续12小时的抢救,两个小孩都转危为安,这让邱氏夫妇非常感动。“是市人民医院的医生让我们的孩子重获新生!”

      在市人民医院办公室,能看到不少像这样的感谢信。这是该院狠抓作风建设的一大成果。

      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把市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文明“ 窗口”,从 2009年7月开始,该院成立了“推进行业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唐国智亲自担任组长,并且分阶段建立了医护人员绩效考核制度、药品器械阳光采购制度、临床用药监管制度、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和行业作风建设问责制度。从源头做起,抓制度建设,有效提高了全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受到患者交口称赞。

      为了加强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指导帮助家属护理病人,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市人民医院还在我市率先开展了出院病人医疗康复随访服务,医护人员主动上门为病人做护理。去年7月24日,该院内二区两位护士赶到紫金县柏埔镇,为瘫痪在床的钟大爷更换体内管道,并做相应护理,钟大爷家人对此非常感动。

院长唐国智不遗余力地抓好医院管理。

不遗余力揽人才打造高水平团队

      身处高度依赖科学技术的医疗行业,医院对人才非常渴求,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的“双高”人才。

      为引进人才,市人民医院可谓不遗余力。

      2009年12月,该院院长唐国智亲自带队,赶往中山大学肿瘤医学院、暨南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拔高学历人才。

      通过全国招聘、参加高校招聘会等方式,市人民医院在去年引进了 15名研究生,其中一位还是中西医结合和针灸推拿双学位博士。这十多名研究生集中在眼科、神经科、胸外科等科室,极大地增强了这些科室的医疗救治能力。

      “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前几年,我们医院的技术人才一直紧缺,引进人才成为医院的当务之急。”市人民医院人事科负责人对记者说。

      去年,该院共有38 位医护人员晋升为高级职称。目前全院所有科室,都配备有“双高”人才。这些 “双高”人才基本上都来自国内著名医院或者医学高校,并且经过资格审核、技术考核、笔试面试等严格的筛选程序,确保每一位都是科室的骨干,是医院的精兵强将。目前,该院共拥有高职称、高学历医护人员近 160位,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日益壮大。

市人民医院配备了从国外进口的华南地区领先水平的核磁共振。

配置先进设备 建设现代化医院

      建设一流医院,离不开软件和硬件的同时发展。人才是软件,设备是硬件。

      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在新院建设资金异常紧缺的情况下,斥资1100多万元用于新院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了药库系统、门急诊药房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等15 个信息软件系统,还将建设电子病历系统、体检系统、医院网站和社会保险系统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建成后,医院将实现无纸化办公,所有的检查、检验结果均可直接与医生的工作站连接,不仅能大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将大大方便病人挂号、看病、缴费和取药。

      市人民医院还配置了16 层的全身螺旋CT、先进的核磁共振、DR、CR等高档医疗设备。该院的层流净化手术室引进了目前全市最先进的仪器,采用空气洁净技术来控制微生物污染,确保手术台的空气始终保持最洁净,并且能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洁净舒适的手术空间环境。在手术中,还能通过视频接受其他医院专家医生的现场指导,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伤口感染率。

      先进的设备,带来的是医疗技术水平质的飞跃。自新院建成以来,市人民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例如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全膝关节置换、肝癌切除术、乳腺癌根治等全市领先的现代医疗高水平技术。

      2009年7月18日,市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9岁的先天性重度漏斗胸男孩实施了胸腔镜下漏斗胸微创矫治术。此手术在我市尚属首例,这也是去年来市人民医院胸外科继开展全胸腔镜下左下肺癌根治术后实现的又一次技术飞跃。

      民医院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还获得了业界和上级的肯定和认可。去年 11 月,省级胸外科技术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在该院举行,来自省内的100余位胸外科专家汇集该院, 进行学术交流。去年6月,该院举行了国家级急危重症医学培训班,来自卫生部、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部门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授课,集中培训了全市230 多名基层医护人员。本报记者  程癸键  谭兴孚  陈双焱  通讯员  谢贤生






上一篇:连买菜师奶也不放过 河源市区2009年系列抢劫案告破
下一篇:我市创卫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网友热议共建洁净美好家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