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卫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网友热议共建洁净美好家园
执法部门上街清理占道经营。
本报讯(记者 朱许龙)市创卫办4 日收到了来自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受理意见书》,经审核,我市的申报材料符合要求,予以受理我市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2009 年12 月18 日,我市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鉴定,拿到了申报国家卫生城市的“入场券”,但是,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国家卫生城市新标准实施以来,全国共接受了8 个城市的申报,目前已暗访了3 个城市,暗访通过率仅为1/3,可见“创卫”工作难度之大!去年,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市区市容市貌有了根本的改善,城市品位和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家园越来越整洁有序,生活环境越来越舒适,广大市民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创卫”成果。
接下来,我们要面临全国爱卫会为期半年的暗访,没有通过暗访就没有资格接受全国爱卫会的考核。所以,还需要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扎实开展创卫工作,在巩固前阶段创卫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标准进行整改,不断扩大战果,向国检暗访专家们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迎接国检暗访
全国爱卫会的暗访在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已经进入极其关键的冲刺阶段。在接下来迎接国检暗访的时间里,各级各部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克服厌战情绪,鼓足干劲,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自查、整改,有效解决、力争突破,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河源城市形象提升到最佳状态,时刻准备接受国检暗访。
2010 年是河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攻坚年。去年,市委、市政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出不懈的努力。但是,创建“国卫”是对一座城市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园林建设等工作的综合考验,需要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硬件和软件建设。经过努力,我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中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等硬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国卫”创建城市正式申报后,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将在6 个月内派出专家组进行暗访。他们何时到来,没有人知道;他们来到这座城市后会到哪里去检查,也没有人知道。面临这样严格的考核,我们只有全面撒网、自我加压,把工作做到位。
全民积极参与
河源是我家,创卫靠大家。广大市民既是“创卫”的受益者、评判者,也是“创卫”的主体和生力军,让我们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希望大家从我做起,坚持做卫生市民的标兵: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管好自己的手,不损坏公物,不乱扔乱丢,不乱贴乱画;管好自己的腿,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踩踏草坪;管好自己的家,不乱堆乱放,不乱种乱养,不乱搭乱建。
我们要把“创卫”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从点滴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摒除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清理卫生死角,配合开展灭鼠、灭蝇、灭蚊、灭蟑等除“四害”活动;积极举报脏、乱、差现象,主动劝阻和投诉损害公共卫生和市政设施的行为,人人争做遵章守法的好市民,人人争做卫生城市的监督员,人人争做城市形象的维护者,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整洁卫生,更加靓丽舒适。
网友网上建言
网友“我本善良”1 月3 日写信给“华哥”探讨我市“创卫”工作。 “我本善良”表示,很高兴可以再次写信给您!我知道前几日,我市组团去韶关市学习创卫工作,相信韶关在创卫工作上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我市在创卫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通过了省爱卫办的考核。本人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取得的成绩保持好,在这基础上再加大创卫力度,不留任何卫生死角,发动全市人民齐参与,做到人人爱卫生,人人讲卫生,让它深入民心。
而网友“bennis”则向华哥反映亲水步道脏、乱、差情况。 “bennis”说道,当人们为河源市创卫通过省检而欢呼时,我却怀着复杂的心情,犹豫是否提笔向您反映一个卫生死角的事情:位于河源大道北小江桥下盘踞着一帮超生游击队,或者流浪青年(身份待查)。前段时间,《河源晚报》已作深度报道,却没有引起城管等有关职能部门重视。倘若国检暗访组漫步亲水步道九曲桥段时,不知他们有何感想。
网友“♀小孩子♂”写道:“河源市委书记:您好!我是河源市一位普通市民。河源‘创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河源人民都支持。河源‘创卫’通过了两次检查,我们河源人民都很高兴、很自豪。但值得注意的是,‘创卫’宣传工作还是不够,并没有深入民心。虽然河源通过了两次检查,但真的达标了吗? 作为河源的一位公民,非常希望河源能创卫成功。但市民不希望河源用‘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来换取成功,请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让市民真正感觉到,河源是一个卫生城市!”
上一篇:绵延百年医风关爱生命无限——记腾飞中的河源市人民医院
下一篇:网言网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