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尚未建有网祭平台“绿色”祭扫在河源还难成主流
纸糊的汽车、楼房等祭品仍是今年清明祭品市场的“主力军”。陈仕平摄
网上祭扫、代客扫墓、鲜花祭奠 ……因其文明、环保,各种类型的“绿色”祭扫是时下被大力倡导的祭扫方式,也逐渐被部分人群所接受。但据记者调查,在我市,传统的焚烧祭奠仍是绝大部分人的选择,“绿色”祭扫尚难成为主流。
仅10%鲜花水果祭奠
临近清明,各种祭扫用品纷纷上市。前日,记者走访老城太平街、步行街发现,清明祭品的“主力军”仍是各种纸质祭品。
纸制的钱币、汽车、别墅……记者看到,商贩们把各类祭品摆在显眼处,购买的市民不少。在琳琅满目的祭品中,还不乏“信用卡”、“保镖”、“美女” 之类的新品种。一位正在购买纸钱的李先生表示,焚烧纸钱、燃放爆竹是旧俗,长辈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如果不这样做,会被认为不孝顺。”
有市民却认为,把钱花在这些祭品上不值,一束鲜花,一杯淡酒,更能体现孝道。
但是,记者走访了老城公园的几家花店却发现,清明临近,鲜花经济却并不抢眼。一位老板说,白菊、黄菊、康乃馨等用来祭祀的鲜花早早就被摆在店内的显眼位置,但近几日的销量并不比往常多。“按往年习惯,清明前后,素色花会好卖点,销量会增两成左右。”她说,这远没有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日”卖得多。
据市殡仪馆副馆长黄伟良介绍,虽然我市民政部门、市殡仪馆、各公共墓园都大力倡导鲜花、水果扫墓,但最高峰时,其比例仍只有10%左右。
“绿色”祭扫缺少平台
与传统焚烧祭奠方式相比,“绿色”祭扫更文明、环保,也更简朴节约,但是,为何其难以成为“主流”呢?
记者了解到,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市民不得不选择“从俗”。“对不起先辈”、“不孝顺”……这些是市民不支持“绿色”祭扫的普遍理由。网友“hellokitty”说,“没那个必要,清明扫墓、烧纸钱,既是祭奠先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而且,大家还可以借这个机会一起聚聚。”
黄伟良也无奈地表示,虽然市殡仪馆已规定从今年4月1日开始,馆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同时禁止馆内小卖部销售鞭炮,但是对于焚烧祭奠却无力禁止,“这些是传统,我们只能劝导市民不要烧‘汽车’‘家仆’一类的‘奢侈品’,但对烧纸钱、焚香,制止不了。”
此外,“绿色”祭扫缺少相应的平台,也让市民无奈“从俗”。据了解,我市尚未有墓园推出网上祭扫、代客扫墓等服务,也没有建立虚拟墓园、拜祭网站等网祭平台。
家祭、网祭应大力倡导
其实,近几年,鲜花祭奠、网上祭奠等已经逐渐被市民接受。网友“hy 牛”就告诉记者,去年他就是用鲜花祭祀,他认为这种方式很好,既对环境没有污染,还可以让人心情舒畅,烧纸钱时心情压抑、不舒服。团市委在每年清明期间,也会发动市民登陆广东英烈网、民族魂、中国文明网等网站网祭革命烈士。
黄伟良说,用鲜花、水果祭奠的,大多是从珠三角等外地归来的人,他们的文化素养相对要高。
对于如何推行“绿色”祭扫,市民也有不少看法。有市民建议,可以建立与实体墓地相结合的“电子墓园”,这样就可以通过视频看到亲人墓地的真实情况,有亲临其境的感觉,网上祭扫的氛围也就浓些。
网友“游311”则提出,应大力倡导 “家祭”,因为这是古人最常采用的祭奠方式,在家中或繁或简进行有关布置,家人一起敬香、献花等,追思先人。
在河职院读书的小陈建议,“墓区和殡仪馆最好都能建立各自的祭拜网,为市民网上祭拜提供条件。” 本报记者 蒋安春
清明天气 气温略降有雨也有雾网上祭扫、代客扫墓、鲜花祭奠
今年的清明节又将落入“雨纷纷”的俗套。市气象台预测,4 月3 日至5 日清明节假日期间,受冷空气影响,我市大部分地区多雨雾,市民前往扫墓、踏青时要注意添加衣物,外出扫墓时带好雨具。
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4 月1 日夜间冷空气到来后,我市气温将略有下降,同时迎来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具体:3 日,我市阴天有小雨、局部中雨,气温13~18℃,偏北风1 到2 级;4 日,我市北部阴天有分散阵雨和轻雾、南部多云间阴天有轻雾,气温15~22℃ ;5 日(清明节)~6 日,受新的切变线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我市阴天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气象部门提醒,未来几天气温维持在13 到22℃之间,市民不会感觉到很寒冷,但是阴雨天气乍暖还寒,市民应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以免感冒;外出扫墓踏青时,市民特别是老人要小心滑倒。另外,虽然雨天湿度大,但处于清明祭祖期间,市民用火还是要小心谨慎,注意防火。
本报记者 黄丹
网友相关讨论详见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46929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