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治疗费用难承受 精神病人或滞留医院或“流落”民间
精神病患者的遭遇直击社会救助体系的缺失。
“喂,你好,你是曾某贵的家属吗,曾某贵早就可以出院了,你什么时候能来把他接走啊?”“啊,再等等吧,接回来了,也无力养啊!” 日前,记者走进东源新港精神病院院长办公室时,就听到这样的通话声。张雄华院长见到记者,无奈地说,为了曾某贵出院的事,院里打了不知多少次电话,可是家属一直不来接人。
据了解,像曾某贵这样,滞留医院的可以出院的精神病患者就有10 多人,有些滞留时间最长的已有5年之久。
治疗费用难承受
张雄华给记者讲了曾某贵家的情况。由于父母都不在了,曾某贵的兄弟一大家人,没有精力管他。50 多岁的他只好沿村乞讨为生。记者见到曾某贵时,他已是衣服干净,脸色红润。他告诉记者,希望回到家里继续治疗。
据了解,精神病患者大都丧失学习、生活、劳动能力,很难自食其力,加上精神疾病很多是慢性终身性疾病,容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家有精神病患者,不仅患者家人的情绪受影响,而且治疗费用也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
据院方讲,这些不愿来接患者出院的家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无力负担出院后的治疗费用,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多是因病致贫家庭,多数是贫困户、低保户。记者前日跟随东源新港精神病院一医务人员到和平县源镇一患者家里家访。患者家人表示,为了治病,他们已花了很多钱,以后出院后每个月的治疗费用也让他们难以承受。
救助体系待完善
有人说:家有精神病患者,伤心!治疗和看管,忧心!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这些精神病患者的遭遇,暴露出社会救助体系的软肋。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源城区通过每月定期给贫困精神病患者发放药品的方式来力图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但仍难从根本上解决精神病患者的救助问题。
从事精神病患者救助工作多年的张雄华对此分析说,精神疾病目前已成为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政府必须也负担一些责任。他建议政府将这一群体的救治纳入公共卫生视野。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餐厅小食收费不透明
下一篇:箱内配件疑被拆卸盗走变卖 长堤路消防栓受损面目全非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