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环境历练冠军教练指点 河源“七小福”练出真工夫
“七小福”中的6 个与他们的教练。
港台电影塑造的“ 七小福”——七个聪明可爱又会武功的小朋友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8 月10 日至13 日,在2010 年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上(顺德赛区),我市参赛的7 位小学生,取得了2 金、6 银、5 铜的好成绩。这群小学生,个个练起来是有板有眼,大有成为河源“七小福”之势。
河源娃省赛创佳绩
作为一项传统赛事,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每年都吸引众多武术爱好者的参与。大赛由广东省体育局举办,按年龄分组别设8 个比赛项目进行,内容有太极拳、南拳和器械对练等,均为传统武术项目的比赛。
据了解,该项赛事举行多年来,还没有出现过河源代表队的身影。今年,开馆一年多的太空门雪源武术馆教练李雪源,从徒弟中挑选了7 名小学生,组队参加男子小学组南北拳中的三义拳和咏春拳比赛。李雪源说,这7 位小学生最多的都只练了一年时间,首次与数百名省内高手过招,就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着实让人意外。
28 岁的李雪源是东源县黄田人,2008 年曾在顺德获得国际咏春拳擂台赛冠军(见本报2008 年 11 月30 日A4 版)。次年,小伙子凭借一腔热血,回到河源,白手起家创建了雪源武术馆。
简陋场地练出真功夫
前日,记者来到位于老城湖滨路的武术馆,一睹“七小福”的风采。让人意外的是,武馆在一栋旧房子的顶楼,没有空调,有的只是炎热。但前来习武的人包括孩子家长,似乎并不在意这些。
张洋今年10 岁,家住河源雅居乐花园,父亲每次开车送他来上课。在这次的比赛中,他以8.6 分夺得咏春小练头拳比赛一等奖。李雪源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农村,开武馆的钱都是借来的,没有条件打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很多家长带着小孩来看了场地条件后,打了退堂鼓。
但“铁杆”徒弟的家长们却认为,艰苦的条件能够磨练孩子的意志,他们心甘情愿让孩子在这里 “吃苦”。陈麒霖的父亲每天陪着儿子来上课。他说,孩子每天晚上上完课,全身的衣服都会湿透,累得在回家的车上就睡着了。
活蹦乱跳“七小福”
记者采访当天,7 位小选手来了6 位。7 岁的方钺,老家在湖南, 4 岁时就曾被送到河南习武,从外形和气质上都看得出是个好苗子,这次比赛获得了三义拳的第一名,而他的父亲正准备把他送到北京的体校进行培养。
同样7 岁的陈麒霖,一年时间基本功已经相当扎实。虽然只获得了两个第三名的成绩,但他的父亲很满意,觉得这群孩子在一起,除了锻炼身体外,也学会了团结互助。陈父在陪儿子参加比赛的时候发现,儿子第一场没发挥好时,小伙伴们都走上前来安慰他,还自发创造了一个相互鼓励的动作,这个细节深深打动了他。
练功时,“小福”们一脸严肃,一套拳下来有板有眼,颇具观赏性。练功之余,他们又表现出了好动和调皮的天性,打打闹闹、生点小气的事情时有发生。
习武只为强身健体
大部分家长为了孩子有个好的身体送孩子来习武,因为传统武术的内家功可以全面锻炼一个人的身体。对于孩子来说,兴趣是习武的最大动力。也有一位张姓家长,却是为了圆自己儿时的梦想,送小孩来的。他偶尔也学了几招回去,交叉抡臂和左右甩腰两个动作,让他的鼠标手再也不痛了。
记者问张洋,习武的事会不会告诉同学。他很“酷”地说,从来没有跟同学炫耀过,那样很“无聊”。而孩子们“最不满意”的是,师傅把他们的奖牌都收了起来,这让他们失去了回家“炫耀”的工具。李雪源说,师傅代为保管奖牌,是传统武术这一行的规矩,直到孩子们出师或者不练了,才会还给他们。本报记者 张安定 文/图
上一篇:性早熟与什么有关?
下一篇:业主摩托车停在小区不翼而飞 物业称没缴保管费不赔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