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择校热潮困扰不少学生家长遏制择校莫如分配教育资源

      ·择校热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高热不退,主因是教育发展不均衡。

     ·由于特殊原因,市区各学校在控制“人数”和“分数”这两道杆时,高低不同。

     ·与其选择最好的学校,不如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核心提示

     择校,自上世纪90 年代兴起,迄今仍高热不退。今夏,记者也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谈论这个话题:“要不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哪所学校的择校费多少”、“择校对孩子成长好不好”…… 据记者初步调查,多数市民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对于正开足马力创建教育强市的河源,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择校”已成为一个不得不触摸的话题。

“择校”就在你身边

    16 岁的小雨(化名)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起来很文静,不过,回答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时,就显出了少年独有的桀骜:“我不想择校,读哪都可以的!”

    今夏,小雨和父母在择校一事上多有争论。“我考了580 多分,没有上河中的线,想去读东江中学或田家炳,家里没同意。”小雨说,知道中考成绩后,要不要交钱去河源中学读书就成了摆在他和父母间的“第一要务”。父母认为,高中是关键阶段,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好的学校,但在小雨看来,只要自己努力,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

    他还有另一个抵触的理由。在同学们之间,“择校生”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我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用钱买过来的。”

    小雨家并不富裕,高额择校费是个不小的负担。“就只差30 多分,要 17000元,1 分就近600元。”小雨给记者算账时,眼神中流露出不甘和困惑。他说,以前没有想过“分数”和 “金钱”会有这样一种折算公式。

    在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有多少家庭曾面临着和小雨一家同样的抉择?记者的初步调查显示,近7 成的市民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一些市民还反映,不止“初升高”,甚至 “幼升小”和“小升初”,都存在“择校”现象。

    记者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了解到,在我市,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有严格的“三限”政策,即“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其中,在“限人数”上,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可在招生计划的25%内招收择校生;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比例则是 20%。也就是说,在高中学位中,会有不小的比例是择校生。

    以市直的两所学校为例。今秋,河源中学招收1450 人,其中 330 人是择校生;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招收800 人,其中225 人是择校生。

“黄盖”们的无奈

    对“择”与“被择”者来说,他们就像一个是黄盖,一个是周瑜。但是,“黄盖”们愿挨打,更多是出于无奈。

    很多家长深知社会是一个竞技场,“不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不得不择校的原因,也使得“择校热”高热不退。小雨的爸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择校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说普通高中就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是事关孩子的前途,做家长的,哪敢在这上面赌?”

    昔孟母,择邻处。一些家长表示,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即使缩衣节食,也要让他们挤进 “名校”。

    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认为,“择校热”的出现同样和社会大背景有关。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们一向有“名校”、“名师”情结。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淡化“重点中学”的提法,然而学生和家长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每所学校各有座次。一位网友就表示,“名气好的学校,校风和管理肯定不错,也有好的老师,家长当然比较放心。”但是,孩子还没有进校门,这些内在因素家长又如何去验证呢?家长往往表示,自己也是听人传说而已。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黄志伟指出,“择校热”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发展不均衡,“如果每一所学校都能得到家长的认可,自然就不会出现择校这种情况了。”

“三限”政策这道槛

    据调查,根据教学成本,各校收取的择校费标准不一,从8000 元到17000 元不等。市民比较关注的是:这笔巨额择校费最终流向了哪里?

    黄志伟告诉记者,根据“收支两条线”原则,择校费是通过银行统一上缴财政部门。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向政府提出资金申请,但它只能用于改善自身办学条件,不得用作发放奖(酬)金等其它用途,政府同样不能将这笔钱挪作它用。

    可以说,“ 三限”政策是一道槛,它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择校”行为。“人数”和“分数”的限制,控制了“择校”范围,确保这种教育不公平不会无限扩大;“限钱数”则一定程度上使“择校”不至于成为新的腐败“黑洞”。

    但记者却发现,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各学校在控制“人数”和“分数”这两道杆时,高低并不同。“政府给我们的择校分数下限为489 分,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很难招到择校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朱进城说,由于办学条件所限,该校在吸引生源上处在一个尴尬位置,如果不适当调低择校生的分数杠杆,在市区学位有限的情况下,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无校可读的状况,同样,没有足够生源,该校的“普高”任务也难完成。

    正因为这种杠杆的轻微调动, “择校”也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择校”现象何时消除

    有人说,在择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常栽跟头的是校长,当冤大头的是家长,挤破头的是学生,“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教育公平和所有人。事实上,取消“择校”的呼声早已响起,但要真正实现,道路仍漫长。

    要消除“择校”现象,根本是加快教育的均衡发展。黄志伟说,我市提出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加大了教育投入和人才引进,并提出在今年内实现普高,这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与公平。

    也有网友提出好建议。河源某论坛网友“游311”说,择校,择的主要是“老师”,相关部门应从源头入手,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据了解,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教师轮岗”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日本的经验就值得借鉴,它在公立小学之间实行教师定期调换制度,平均每个教师约7年更换一次任职的学校。

观点PK:

    择校,会滋生新的不公吗? “择校”现象自出现以来,其是非功过一直被人争论不休。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市民,对此都各有看法。这些碰撞的观点,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对“择校”的尴尬需求和矛盾心态。

    观点一: “择校”作用几何?

    河源中学校长吴佑宽认为,从教育发展的过程来看,“择校” 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他说,由于政府财政有限,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就需要社会力量补助办学,而“择校费”这笔资金,也全部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朱进城则认为,收取一定的择校费,在 “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下,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财政的负担,但学校并不会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即使不收取择校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也不会减少,该多少还是多少。”也就是说,“择校费”并不会影响政府对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

    此外,朱进城认为,“择校”现象与“普高”要求是有矛盾的,应该逐渐淡化,“如果实现了普高,就意味着人人都有书读,有好学校上。” 但是,“择校”却会促成好学校生源爆满,差学校生源不足,不利于“普高”的完成。

    观点二:会滋生新的不公吗?

    网友“该用户名已存在”提出,择校“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变成了能不能去好的学校,看你银行存折上的数字够不够承受,变成了好的教育资源给出得起钱的人享用了一样。”

    市民廖先生认为,这种不公平还表现在高中学位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却没有向社会“无门槛” 地提供所有学位,“既然学校接收能力有限,就不应该再收‘高价’学生,既然‘高价’生能够坐进教室,证明还有接收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本应该招收 1000 人的,却只招收了750 人,录取分数线就会被提高,那么,本该被录取的人,就失去了入学资格。” 廖先生说,对那些因“择校”政策而被挡在学校大门之外的人,这是最大的不公。

    观点三:会加大教育失衡吗?

    有市民提出,“择校”使优质生源、优质教师都流向了好学校,这会进一步加大学校和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对此,朱进城表示赞同,并指出,一方面,好学校会生源爆满,差学校则会生源不足;另一方面,生源不足的学校就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取学生,这会造成学校间的恶性竞争,不利教育发展。

    但是,吴佑宽却认为,“择校” 并不会扩大这种失衡,因为“择校费”都投入到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利好是扩大了一个地区的办学规模,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学位,而不是用来吸引更多的优质教师;而且,解决“教育失衡问题” 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同时,学校间办学水平有差异,才会形成良性竞争。

    观点四:选好的还是选适合的?

    一些家长表示,与其为孩子选择一个最好的学校,还不如让孩子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学校。东江画廊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新良就持上述观点,他说: “教与学相辅,教得好,还必须要孩子愿意学。”

    朱进城说,家长们不要走进 “择校”只追名校的误区,对孩子们来说,最适合的学校就是最好的。他说,“择校生”因为与正取生在成绩上有一些差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几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对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造成打击,这时,一些学生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学业就会走下坡路。但如果他们处在另一个教学环境,在这里,与周围学子相比,他们的成绩可能是中上游的,这就会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朱进城说:“有钱可以买到好学位,但再多的钱也买不进大学。” 因此,家长要摆正心态,不要一味追求最好,这样很容易事与愿违。

本报记者 蒋安春






上一篇:涉嫌抢劫负案犯罪嫌疑人在逃期间干起贩毒勾当 被抓了
下一篇:有纠纷未必就要法庭见 检察院成功调解一工程合同纠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