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投入不足敬老院众老人一天仅吃两顿大米还生黑虫
社会各界应多多关爱敬老院老人(资料图片)
近日,本报接到东源县蓝口镇敬老院里的老人反映:两个月来,他们吃的大米里都有很多虫子,每位老人每天只吃两顿饭,日子过得比较艰苦。前日,本报记者赶赴蓝口镇敬老院,调查发现,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敬老院确实存在伙食条件差、卫生状况差等问题,而且缺少足够的工作人员,管理与服务均不能令人满意。蓝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也已接到老人的投诉,将积极协调,妥善解决敬老院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竭力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
现状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你看,这全是虫子。”在蓝口镇敬老院养老的李晓明老人从敬老院的厨房里舀出一盆米,一边用手搅动,一边大声对记者说。
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盆重约两斤的大米里,有数十只长相类似虱子的黑色小虫。据李晓明老人介绍,从今年8 月开始,敬老院的老人们就开始吃这样的大米。伙食安排是每天两顿饭,早上八点一餐,下午四点一餐,每餐主食均为米饭,每人每天8 两。下午四点过后,老人们再也吃不到任何食物。有些饭量较大的老人晚上只能饿着肚子睡觉。
敬老院的厨房非常简陋:三口锅,一个水缸,一盏灯,一个案板。做饭用的是木柴,灶台因此被熏得黢黑。除了伙食,卫生问题也是老人们投诉的重点。李晓明老人将记者带到厨房,打开平时用的水缸,缸底有几只小田螺,水里还有很多漂浮物。记者注意到,敬老院的楼梯上,布满了厚厚的灰尘。
老人们说,敬老院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那就是院长。院里买菜、做饭、清洁等各项工作均是老人们自己负责打理,但他们大都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这样一来,正常的生活很难保证。
原因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这样的生活条件,老人很容易得病啊。”腿脚有残疾的李晓明老人对记者说,敬老院是由政府出资开办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米都是从镇里商店里买的,1 块7 一斤。”敬老院院长邹先生说,老人们吃的大米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只是因放置时间过长,才会长了虫。
邹先生坦承,敬老院的日常管理与服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说,财政投入不足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据他介绍,该敬老院目前住有10 位老人,所有开支主要来自县、镇两级政府的拨款,另有小部分属于社会捐赠。县、镇两级政府按照每位老人每月200 元左右的标准,将资金拨付给敬老院。邹先生说,这200 多元,包括每位老人每个月的饭菜油盐酱醋柴火等各项费用,以现在的物价,能够维持他们的温饱,已经很不容易了。
邹先生说,因为资金缺口大,敬老院拿不出钱来雇人照料老人,所以院里的各项“家务”就只能由老人们自己负责。像劈柴这类的重活,老人们做不了,就由他这个院长来做。
对策镇政府将尽力改善
蓝口镇政府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敬老院的管理。该办公室负责人表示,蓝口镇敬老院目前存在的问题,确实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资金不足造成的。据他介绍,敬老院老人生活费用由县、镇两级政府统筹。东源县每月向每位老人补贴180 元,蓝口镇补贴20 多元,平均下来,每位老人每天生活费用不到7 元钱。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这一费用应该在10 元以上。但蓝口镇经济以农业为主,财政比较困难,实在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调拨出来。
这位负责人同时对记者表示,对于老人们反映的问题,镇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派遣工作人员到敬老院进行调查,详细听取老人们的意见和要求,据此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解决敬老院日常管理与服务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本报记者 程癸键 黄晓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