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语文“导课”的方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极为重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语,能吸引学生进入到学习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尽快地接受新的知识。我从教初中语文十余年,非常注重新课的导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情感导入法

    “情感导入法”即教师上课伊始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方法。

    如,教学《春》时,我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的《春》是从多个角度写春的。接下来让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高涨。

    再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首先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末段:“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种方式能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快速转入新课讲授之中。

    二、形象直观法

    “形象直观法”即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歌曲、图片等,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记一辆纺车》时,我设计了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播放《南泥湾》)。这首歌唱的是1942 年延安大生产运动,歌颂三五九旅战士“又战斗又生产”,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建成“遍地是庄稼,到处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的英雄事迹。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呢?那时处于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锁陕甘宁边区,想困死我们。当时边区经济极其困难:没衣穿,没鞋穿,甚至没饭吃。为了战胜困难,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边区军民热烈响应,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结果我们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接着用幻灯放映纺车图片)

    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思想、心理距离较大,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索然无味,更不用提课堂效果了。而现代化手段可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情感感染法

    “情感感染法”即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如,在导入新课《回忆我的母亲》时,可以用以下导语:同学们,1944 年2 月25 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钟老夫人不幸去世。4 月10 日,延安各界举行公祭,挽联很多,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都写了挽联,其中党中央的这幅挽联是:“八路公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上联歌颂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钟老夫人勤劳一生的崇高评价,也表明伟大的共产党与亿万人民的母亲的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而在这次公祭之前,朱德同志深情地写下了《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感人肺腑的叙事散文。我以沉痛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悼念的口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用党中央的挽联导入新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朱德的母亲就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母亲,为文章结尾部分升华主题埋下伏笔。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我的母亲”的深切怀念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四、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如,导入新课《范进中举》可以这样开头:“我们学过了《孔乙己》。鲁迅以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使我们从侧面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今天,我们要从范进的喜剧命运,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铺垫易被学生接受。由 “孔乙己”这一人物入手导入新课,还可使两个形象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

    总之,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新课导入,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下一篇:利用和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