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个性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作文创新”的理念,现在的语文《考试说明》中作文的发展等级评分标准也已经强调“创新” 一词。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代新、知识新、教材新、学生的个性新,这就要求写作要有新意,这也需要教育者要努力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一、中学生写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从教十多年,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发展的潜质不同,为什么学生写出的作文,有很多素材雷同的地方?为什么学生不能从自身的写作优势展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如何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感知与启迪,从而达到描写生活,再现生活的目的?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只忙于功课,社会阅历少,很少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因而写出的作文,缺少个性,材料单一老化,观点陈旧,认识肤浅,人云亦云。这些是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张扬学生的个性,必须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写作创新能力的途径

      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写作现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我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力求立意新:“意”指记叙文的主题或中心,或议论文的中心观点。“意” 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所在。立意新要求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从而产生深刻、新颖的中心或观点。要做到使学生作文立意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生活、认识生活

      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要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只有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思维分析,才有自己的特色。如有一位同学曾在日记里描写了一位老奶奶在楼下捡破烂的情景,在结尾处这样写道:如果这是我的奶奶,我决不会让她去捡破烂。上课的时候,我把这篇日记读给学生听,并提出:你是怎样看待老奶奶捡破烂这一事件的?有的学生说,老奶奶因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也许她没有孩子,也许她的孩子不孝顺,得出我们应该尊敬老人和孝敬老人的主题。有的学生说,老奶奶捡破烂,其实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一则老奶奶自食其力,一则废品回收再利用,这是件好事,由此得出劳动不丢人,捡破烂使资源得到再利用及保护环境的主题。教师由学生日记,既引导学生如何多视角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又教育了学生如何做人。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而得出的主题不同。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我要求学生课后观察不同年龄的人骑自行车的动作、神态,并写在日记上。结果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各有特点。

      2、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挖掘本质的东西

      社会是学生最好的教材。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生感到困惑、茫然但也兴奋。大千世界中的新奇事物,令他们亢奋;神奇的网络世界,令他们着迷;样式各异的服装,令他们向往;歌星影星们令他们倾倒。因此,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什么才是美,什么才是具有个性的人。如在作文教学中,写作《我最崇拜的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把握自己》,有的学生看到一些为官者的腐败现象,十分痛恨这个社会,表现出消极的处世态度。课后我让学生调查学生家长为官的情况,得出党的干部大部分还是好的结论。针对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我让学生观察商品的种类,购买人的神态,得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迅速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的认识。我还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看他们的着装、言谈举止,从而分析出人的着装、言谈举止与人物性格有密切关系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辨别美丑,认识自我,从而也写出了有个性的作文。

      3、引导学生独辟蹊径, 捕捉生活的浪花

      生活中的细节往往被人忽视。然而正是由于细节的差异,才造就了多彩的世界。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随手丢垃圾,虽然是小事,但这一细小的生活细节,就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从一次上公交车的礼让,从小小的摩擦中的谦让,从一句简单的“对不起”,从一个小小的微笑,我们感到的是生活的快乐和社会大家庭的温馨。写作的素材,不一定是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用自己的眼光捕捉到的生活浪花才是有个性且最美的。

      4、引导学生对已有事物或认知进行再认识

      如我们熟习的成语“东施效颦”,过去人们赋予它贬义。今天让学生思考东施为什么要模仿西施皱眉,启迪学生深入思考东施效颦的动机,分析得出东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追求美。如果我们以现代的思维重新审视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行为,重新认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观点,我们可以说,当时的环境为南郭先生的充数创造了条件。我们要挖掘为充数者充数的土壤。面对勾践的卧薪尝胆,面对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上面的问题就是很好的回答了。

      (二) 力求材料新:生活是材料之源。

      要想材料新,首先必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及时捕捉生活亮点。其次要多留心热点人物。

      1、引导学生选取典型的材料,即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决定事物命运的材料。鲁迅笔下的人物,为什么各具特色,原因就是用典型的材料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塑造典型人物需要典型的环境。所以说,所谓的典型材料,就是能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材料。课后,我让学生观察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作情况,积累材料,表现他们“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 的思想品格。如有的同学写道:天还没亮,环卫工人已经上岗了。他们黝黑的脸上刻着日月风霜的痕迹。赶上风天雨天,可更苦了他们。风天,垃圾乱飞,他们要和垃圾赛跑;雨天,雨水淤积了路面,他们扫啊扫啊,衣服湿了,鞋子脏了,但看到路面整洁了,他们笑了。

      2、引导学生选取新颖的材料,即出现的新人新事

      新颖的材料在于一个“新”字,是新近出现的人和事。这就需要学生除了多观察外,还要多关心热点新闻和人物,到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厚积而薄发。

      3、引导学生选取自己生活领域的材料

      自己生活的环境,绝对有别于他人。认真观察自己的家庭成员,注意他们的言行,了解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认真观察自己的同学,注意同学的爱好,观察同学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性格;积累家庭成员及同学的生活素材,为表现他们的个性做准备。

      总之,生活是大海,关键是教师怎样导航,如何引导他们欣赏波涛的壮美、涟漪的柔美;如何引导他们选择角度描绘大海的愤怒与温顺,如何教会他们在风静和风起时远航。学生具有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才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展现自我,扬起个性的风帆。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下一篇: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