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明确作文的目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是指要让学生明白“写什么,怎么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指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怎样写”。在作文教学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辨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在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这一作文思想意识。首先,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 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要加以积极引导。其次,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之,让学生先做健全的人,再让学生写健康的文章,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以提高。
二、让学生学会向生活取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于文学创作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对于学生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把学生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提高写作能力,是教师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一、让学生深入自然,观察自然,使作文散发清新气息。
美妙的大自然,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它既像一幅无穷无尽的画卷,又如一个神奇莫测的万花筒。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有其独具的风姿;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又有其无穷的奥妙;数不清的花草树木,用它们千姿百态的枝叶和绚丽多彩的花果点缀着大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如此之美的自然景色在课文中也有体现: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每学完这些课文之后,我就要求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到大自然中去,认真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获得丰富的自然美景,为作文积累素材。在有了自然美的感受后,就容易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愿望。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机,清新之气油然而生。
第二、让学生热爱学校,体验学校生活,使作文充满青春气息。
校园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最熟悉的。校园里有同学们的嬉戏玩闹,读唱跑跳,有各种游戏、竞赛、庆典等活动,有老师们在课堂上的亮丽风采……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细心体验,积极参与,深入挖掘那些看似平凡的材料。在去年的校运会上,我要求学生就校运会的情况写一篇文章。因为有观察,有些同学有亲身经历,所以这次的文章就避免了千篇一律。运动员们在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拉拉队员在场下的热情助阵都在同学们笔下熠熠生辉。从同学们的作文中还得知,他们会更加勤于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多姿多彩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作文,让学生用心灵来写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让学生回归家庭,感悟家庭亲情,使作文富有生活气息。
家庭生活几乎人人都有所经历。不同的是不一样的家庭生活,不一样的生活感悟。据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家庭生活,关注家庭中发生的一切,并注重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露真情实感。今年母亲节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每人为母亲做一件好事,并把感受写出来。其中有一位同学就说,她做了一回美容师——为母亲洗脸按摩。经过这一活动,她发现“母亲的脸不再往日的平滑光亮,许多细小的丝线爬上了母亲的眼角周围”。此情此景使她深深体会到“母亲为了操持这个家,为了工作,为了让自己儿女的成长,花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花费了多少岁月和青春”。作文上她还写到:“一见到母亲,我就想到我不应再任性,不应再令母亲操心,而应懂事些,替母亲分担些,减轻母亲的负担。” 这字里行间就流露出这位同学对家庭的独特感受,这就可以看出这位同学的个性已得到丰满。
第四、让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使作文洋溢时代气息。
社会是个万花筒,无所不有,它为学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平时我要求学生去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和细微变化,去观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去经历社会上多种多样的事。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社会。只有全面地了解社会,才会有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见解,倾吐出来的话语才会有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
三、让学生自由发挥
在作文教学中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的作文形式,而应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内容,说真话,抒真情;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表达形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不限;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思想,给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作文氛围,使他们做到“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取真实感受,发现人生的价值,写出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总之,在新课改浪潮中,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标精神,改革教法,积极探索完美的作文教学模式。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在美术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技术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