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刍议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文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古诗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鼓舞其奋发有为有着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古诗文在初中课本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 “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为此,我多年来一直探讨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提高古诗文阅读效率的方法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便是其中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教学《三峡》,我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又如,我由“一位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明君”这句有些矛盾的话引出《曹刿论战》一课的教学。好的导语设计引人入胜,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二、诵读激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古文,首先要从诵读入手。在指导诵读古诗文时,如能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形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细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如分组读《狼》,一组读屠夫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也掌握了课文。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朗读得更有感情,比谁背得又准又快。学生积极参予,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竞赛激趣

    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的重要举措。我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在班中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班里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分。我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在竞争中的参与积极状态和高涨兴趣。通过各种竞赛,学生们大大激发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开阔了视野,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想象激趣

    古典诗词往往“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初中生是富于想象,表现欲强。在教学中若能抓住这点,在学生理解了诗歌、领略了诗歌所描写的美景、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后,如果能顺应学生爱画、爱美的心理,让学生根据诗意发挥想像,以画解诗,则比教师逐字逐句、条分缕析有效得多。在学习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其发挥想像画一幅图画,让学生自己命名,且让其介绍这样画的理由。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抓住“ 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绘画的命名也颇有意思,“秋思图”、“羁旅漂泊图”、 “思乡曲”等。有一学生在出示自己的画后,一边指着画一边向同学介绍:“我的画取名《思乡曲》。残阳如血,凄凉的古道上,几棵老树在西风中越发苍老,几丝枯藤在风中瑟瑟发抖,树上传来几声‘哇、哇、哇’的乌鸦鸣叫,诗人孤单的背影依偎在瘦马上……他抬眼望去,远处,小桥下流水轻淌,小桥边人家几许,几缕炊烟,那样温暖……勾起诗人断肠的乡愁……”这样既增强了其诗歌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五、唱诗激趣

    “诗歌是诗亦是歌。古代诗往往是用来唱的,至今也有许多诗词传唱不衰。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王维《阳关三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如果能让学生高歌一曲,用歌唱来替代重复的诵读,学生不亦乐乎?在学习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笔者在上课开始时先高歌一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带着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会了这首歌。下一节课时, 教师让学生来唱这首词。学生感情非常投入,唱出了词中的豪迈与良好的祝愿。而且, 每次的“ 唱诗课”学生们都是热情高涨。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教学生学得好诗吗?我想,只要学生是用自己的声音在用心地唱了,即使现在不懂,将来一定会懂的。后来,唱得多了,我就组织了“古典诗词演唱会”。实践证明,这样比抽查背诵的效果好得多。

    六、教态激趣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语言等都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学生能兴致勃勃吗?教师上课时要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精神, 满怀信心, 即使再累, 也要振作精神。讲课时语言要富于变化,并伴随一些手势、表情。朗读时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速适度、感情真挚等都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教师深入钻研教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利用多媒体辅佐教学,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古诗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兴趣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容忽视。






上一篇: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