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做到“三新”——谈谈作文如何做到创新
没有新意的作文犹如嚼蜡,枯燥无味。文章贵在创新,不拾人牙慧,不落俗套。那怎么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标新立异?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新”。
一、标题“新”
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的确,一个新颖别致、富有悬念的标题犹如一双英气逼人的眼睛,传精显神,能让读者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具有很强的冲击力,想让读者不往下读已经很难了。
1.矛盾对立法。将一些看似矛盾对立的词语置于同一文题中,制造悬念。如《冬天里的春天》、《熟悉而陌生的朋友》、《真实的谎言》等。
2.幽默法。用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字眼组成题目,让人在“会心一笑”后,禁不住要探个“究竟”。如《脑子短路》、《贫穷的百万富翁》等。
3.巧引用。把歌词、成语、格言、诗文名句等直接或加以变化用作文章标题。这类标题,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九百九十九个感动》、《我的未来不是梦》、《都是懒惰惹的祸》等。
4.引起悬念。标题中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标题中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标题中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利钝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悬念,迫切希望知道下文。
二、立意“新”
任何一个话题都是多面性的,我们应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标新立异,向传统观念提出质疑,从而超凡脱俗,耳目一新。
1.发散思维立新意。所谓发散思维立新意,就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如有一次让学生就“水滴石穿”的现象思考立意,然后写一篇文章。学生都写到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的文章,这是一般思维,缺乏新意。后来我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多角度思维立意:得出“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则”的立意,得出 “不要轻视小的”立意;得出“要敢于碰硬” 的立意;得出“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立意等。
2.逆向思维立新意。美国科学家贝尔说过:“有时需要在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是的,某些事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再以这些看法为观点去作文,难免步人后尘。对一些材料,你去抓主旨,我也抓主旨,都从这一个角度去思考,也同样写不出超众脱俗的文章来。所以,我们在审题立意时,可以运用反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反的另一种意义的观点,这样才会写出见解独到的文章来。如,一说到《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我们都会骂他不学无术、以假乱真。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为何就不可以表扬一下他的自知之明呢?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一个有一定文字水平的人,作文时若不能在立意上独出心裁,领异标新,即使文字水平发挥得不错,写出来的文章也不过平平而已。如果在立意上动了脑筋,能独出心裁,这样就能写出使人有“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好文章来。
三、思路“新”
作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打开新思路,正如古人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题目,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提炼出鲜明的、有见地的、有价值的观点来。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进行发散思维,开阔新思路。
例如下面一则材料:1987 年1 月,7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到会科学家普遍的看法。面对这则材料,有的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学生也只能想到一两点。此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打破常规,多方思索。学生列出了:①人才的培养要从小抓起;②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③一切伟大者从平凡来;④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基础;⑤ 从小要培养良好的品德;⑥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事业成功的保证;⑦ 诚实、宽容是成功的秘诀;⑧要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⑨不图私利、只图奉献等等。对这个材料的理解可谓五彩纷呈,八音合奏。如此多角度打开思路,学生脑中积累的材料就会如海水激荡,波澜叠起,文思便会倾泻而出,一发不可收。
总之,创新是选择新视角、避开俗套、独辟蹊径。让我们用创新的眼光看世界,写出创新的文章。
上一篇: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一篇: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