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课堂的实践中努力探索新教法,改变旧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要科学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讨学习方式,充分为学生创设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唤醒其主体意识,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关键字】新课标课堂教学主体意识自主合作
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准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法、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和强调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旧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已很难达到这一标准。那么,在新课标下应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探讨:
一、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为学生创设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及师道尊严影响下,很多学生已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认为老师就是权威,更有甚者,产生了一种畏惧老师的心理,在课堂上不敢言,不敢动,这样就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氛围低沉,师生身心疲惫。应如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在合作中探讨,来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如在教学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课时,我让学生试着用最恰当的比喻来形容父母对自己的爱。“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同学们都对父母的爱有着比较切身的体验,并且这种体验因人而异,所以他们都能兴趣盎然地积极思考和发言。我趁机以自身的体验与学生交流,并顺势表扬他们,引导他们阅读课文的相关内容。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们朗读和阅读的兴趣都非常浓,在不知不觉中也掌握和理解了课文的教学内容。而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受到很大的启发,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提供参与机会,唤醒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以教材为着眼点,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变“ 教教材” 为“ 用教材教”,充分为学生提供参与空间,在参与课堂活动中表现自我、认识自我。
(一) 学演结合
学习戏剧《雷雨》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组织排演这出戏,由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为了演好戏剧,课堂上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边读台词边品味人物品质,分析角色性格特点。在表演中,我引导学生步入角色,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周朴园的虚伪、自私、冷酷、老谋深算和鲁侍萍的刚强、自尊、清醒。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还结合作品加以创新,适时展现周朴园的柔情和怀旧的一面。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种学演结合方式,寓教于乐,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说结合
如在教学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在让学生充分领悟文章哲理美和语言美得同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试着用一些富含哲理的话来总结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在对课文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同学们都很积极调动自己脑海中已有的经验,积极发言。这种开放性的迁移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加强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探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活他们自身学习的潜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讨新知,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下的教育目标,真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土。
参考文献:
1、张书秀,《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学交流·下半月》( 2008年第7期)
2、包蓉蓉,《语文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一篇:作文中做到“三新”——谈谈作文如何做到创新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