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堂应注重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
为革新这种疲软的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应重视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因为当前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学方式须作重大改变: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呆板的机械性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语文新课标也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进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我们知道,教育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互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教师的教案既是讲案,也是学案,即讲学稿。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释疑解惑,因材施教。课堂是学生精神成长的乐园。我们必须将这“课堂乐园”还给学生,让他们快乐地、主动地去互动,去探究学习。
小说课堂中的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引导、促进、帮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互动探究的教学关系,使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情感、态度和需要等因素,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在小说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探究性的教与学呢?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上,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重视学生与教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互动探究、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其次,教师应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
1.教师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将教案变为讲学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因为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所以互动探究应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重视自身体验。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老师知识传输转变为主动搜集资料、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主动探究、主动吸收知识;由偏重于机械记忆转变为探究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应注重有目的性地创设问题情景, 不断设置矛盾,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参与学习,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所谓“原文意识”,就是要引导学生明确一点,即所有阅读问题的答案,都应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和理由,答题时须渗透“抓住主题,答案不在你脑中的,就在原文中”这样一个答题观念,切忌脱离原文。所谓“整体意识”也就是一定要引导、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再进行解答。
小说课堂的“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要求我们教师本身必须要认真探讨,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大胆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让教学真正“回归文本”;让学生轻松、扎实地获得知识;让学生在“互动探究性阅读” 的“课堂乐园”中快乐成长!
现以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小说《空城计》为例,阐述我们应如何实施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
第一阶段:课前阅读准备。重点:初步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指导性阅读,学生浏览《单元说明》获取两方面信息:(1)小说的基本特点。(2)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一、兴趣式(认识性)阅读: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的片段,或选读《空城计》全文,了解小说情节,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有一个感性认识。
二、探究式(分析性)阅读:布置任务,确定研讨的课题。
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组别,对不同的课题进行学生间互动探究式学习。可查阅资料,可以上网浏览查找,可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根据研究内容和拟定成果,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展开研究鉴赏。(以读课文为主,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和整体意识。)附《空城计》讲学稿:
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A: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加以理解、积累;B:试着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再读课文,概括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先向学生阐明小说按情节的发展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待学生读完后,教师纠正朗读中的失误。
3.再读课文,结合故事不同阶段人物的表现你认为诸葛亮、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人?找出能体现各自性格的句子或情节。
4.思考:诸葛亮的“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阶段:堂上教学。重点:师生互动理解掌握鉴赏小说的要素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 “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
(一)教学导入。
(二)共同互动探究下列问题(小组代表发言为主)。
1.小说三要素及阅读的方法。2.小说的四个情节。3.人物形象。4.师生互动探究“空城计”施展成功的原因。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四)探究拓展。
问题一:设想一下,当司马懿得知真相后会怎么想,怎么说?
问题二:诸葛亮的空城计名闻天下,通过学习我们对空城计有了深入的了解。如换个角度思考,施计的是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这场战争能成功吗?
问题三: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五)总结课文主题。放心让学生大胆发言。
以上教学案例,我们能很清晰地明白:教师是忠实的支持者,积极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学习信息加工的探究主体,是接受知识的主动者。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
上一篇:浅谈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与应试技巧
下一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