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上的操作性训练
一、语文课堂上的操作性训练,必须准备把握好训练时机
堂上操作性训练也要提倡优化,使之能用最少的时间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推波助澜。要做到这一点,准确把握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1、理解体验之后练
运用性训练要以理解为基础,只有理解透彻的内容,才能转化为自己表情达意的材料。如要学生用排比句说话,必须学习、理解了排比句的构成规律,才可将掌握到的知识迁移到说话中去。空架于理解之上的练,只能是无源之水。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情感最投入,注意力最集中时训练最佳。当学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记忆率最高,这无可置疑。但可曾想到,学生全神投入、激动兴奋之时,正是与作者、老师产生共鸣之时,何不趁机“披情入文”,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妙境胜地漫游呢?若此时切入练习或探究写作方法等知识性训练,不但有损于课文的和谐美,还干扰了学生的情感思维。故此,让学生经历一段完整的心理体验,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之后练,不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完整美、和谐美,还使知识和情感的沉积更加厚实。
2、小结概括之后练
进行操作性训练,离不开知识和方法。尤其是一些具体的知识,越具体则越不容易迁移,概括成普通原理后才有助于迁移。因此,练的时机最好设置在对知识、学习方法作概括性小结之后。如要学生仿照课文某一自然段写一段话,如果教师没作任何分析,即使学生读懂了那个自然段的意思,也会茫然不知所措。只有教师对其结构进行剖析,并归纳出构段的方式(因果、并列、总分等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然后到操作实践,训练才可顺利进行。这样的训练,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容易奏效。
二、语文课堂上的操作性训练,必须科学系统安排
堂上操作性训练,也应体现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不能随心所欲地练。为什么要这样练,曾经训练了什么,将要训练什么,哪些项目要举一反三地练?教师应心中有底。堂上训练,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从形式上看,它是独立的,但从内容上看,它与一篇课文、一组单元、学生认识结构却有着整体联系。所以,教师要科学地制定训练方案,进行系统安排,从单元重点、课文难点、分段知识网络、教学目标等方面着眼设计堂上训练,使学生在环环紧扣的训练中形成技能,系统掌握知识。比如,初一级要以继续写好记叙文为重点,反复进行写段、写文训练,适当渗进篇章结构、写作技能、逻辑思维等训练, 为衔接更高的写作技巧奠基。
安排训练时还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于薄弱之处增加力度。只有科学、合理地作统筹安排,才能做到每课有练,每练必得,提高训练质量。
三、语文课堂上的操作性训练须及时反馈、点拨
堂上操作性训练,教师不能像课后练习那样通过批改全面获得反馈,但反馈这个教学环节必不可少。反馈贵在及时,在反馈中对学生的训练结果加以肯定或否定,并及时点拨矫正,会收到更好的实效。而且,教师可通过反馈检查自己的教学质量,及时作调整。反馈可以安排单项反馈;对容易明白、具有联系性,尤其是阶梯式的训练,可采用综合反馈。反馈的方法一般是让学生汇报训练情况,可从各个层次中抽查两头和中间,逐层观视,以点窥面。这样,教师就可比较客观地洞悉训练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认识趋于正确统一。融反馈与点拨于一体,能更有效地提高训练的效率。
四、语文课堂上的操作性训练必须顾及全体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过:“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也忘不了。”如何让训练给予学生影响如此深刻,收效如此巨大呢?关键要练得到位。
学生当中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一,因而在训练中会呈现出较大差异。要做到人人到位,在训练的形式设计上就要力求多元化、立体化,如在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我设计了选择性的练习题:1、“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2、“三拳”各自从什么角度写的?每一拳镇关西有什么反应? 3、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写三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练习。这样照顾学生各个层面的练习,既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整体提高训练效果。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性训练,还可体现在视训练对象能力而确定训练的深度。
只要教师合理安排训练时机,系统筹划训练项目,及时反馈点拨,因材施教,一定能将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读写能力。
上一篇: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下一篇:“听说领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