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阅读教学中涵泳情感教育刍谈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即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阅读教学就必须始终咬住情感。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了情感教育,就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学生学有动力、学有创造、学有个性的读书氛围,因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

      “涵泳”一词,本为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古人对“涵泳”的领悟很有见地,其中程朱理学家讲到“学道”时,明确指出心理上沉潜其中,不断玩索,自有其得,此即“优游涵泳”或称“涵泳玩索”。这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涵泳情感教育这一教学理念:让阅读教学渗透情感,让学生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思想,它是主体性教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本质体现。这种教学方式既能给学生亲切感,又能启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同时让学生体味到文本形式与内容的美,从而陶冶情操,达到心灵的完善与和谐,构建一个最为优化的教学过程。以下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操作层面,进行探究这一情感教育的涵泳过程。

      第一,创设情境,情中激思

      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生发的。“缘情于境”,即情境因素对情感的感染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创造性地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中蕴含的情感,显得多么重要和必要。如教学《鸿门宴》,笔者是从舞剑意在何处着手创设情景,从而使学生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生发出联想和想象。实践表明,在情境中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创设一定的“情感”,要求教师在文本阅读中有一个“先天”的理念,要求具备驾驭文本的能力,全方位地寻找文本蕴含的知识含金量,而不是“先入”为主,不是预先人为设置一些所谓的情境。唯其如此,“激思”才能活跃和到位,“激思”的内容才能充实而深刻。

     第二,体会情感,融入情感

      “读”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丰富多彩的“读”法给阅读教学涵泳情感教育带来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解朗读的优美。朗读不仅是一个出声的过程,更是伴随着情感积极的参与过程。我们强调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反复朗读,因为这一过程能积极地、不知不觉地将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积淀成人文素质,使学生的情感积累厚实而持久。

      而范读自然不失为体会和融入情感的另一表达方式了。“言传身教”指的是教师品德修养留给学生的宝贵财富。要涵泳情感教育,阅读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师的范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养分”。因为范读能使学生产生模仿心理情绪,能积极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尤其是文学类文本,范读效果往往更为明显。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范读”决不是要让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当“读”的主角。“范读”毕竟只是示范,更多的主动权还是交给学生全权支配。

      如果说体会情感是阅读教学中一种初级的涵泳情感过程,那么融入情感则是一种高级活动。融入情感是让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披文入境,共同融情入声。这是一个更大的全身心的投入过程。彼时,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融为一体。更确切地讲,是教师、学生与作者融为一体,一起超越审美享受的极限。

      第三,评议互动,激发情感

      实践表明,当学生一旦产生情感共鸣时,渲泄情感势必成为必然。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涵泳情感教育,教师当然要评议学生的 “阅读行为”。但远不止如此,评议互动方能激发情感。我们请学生评述老师的文本解读、情感表达,更多地是放手让学生互相参与评议。这样透过情感的激励,借文本的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焕发文本的真情,也就真正将“教”的过程转化为“情感发挥”的过程,不是单纯给出一个模式,一个答案,不是“仅以一餐之需”的“授之以鱼”, 而是使其终生受益的“授之以渔”。因为教师的评议,密切联系学生的评议,倾听学生的评议,点解学生的评议,乃至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评议,这一系列的情感激发,足以让学生得以充分表述自己的所思所感,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培育学生情感能力的创新精神的舞台。

      阅读教学过程中涵泳情感教育,其实就是让学生入情、移情、陶情。情感教育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们精心设计和打造,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和善于构建,需要我们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倾力打造情感教育的新视野,点燃学生心灵中的情感火花。






上一篇:“听说领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