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创新 教学模式 重视 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教材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来挖掘其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尽管新课程已实施数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强调知识传承,忽视教学创新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物理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本人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要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有创意的物理教学:
1、创设探究情境,开发创新潜能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需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思维的特点精心选择探究课题。其次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案。探究方案既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推进教学,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促进认识和情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要引导学生对探究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反思,促进思维的提升。以《力的合成》一课为例。教师: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砖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棉线把它提起来,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一根线易断。实验演示:用一根细线可将砖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故意使两线间有较大夹角)提砖码时,细线断了。教师:为什么两根线的作用效果反而不如一根呢?又以《自由落体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在同一高度释放一硬币和纸团,哪个先着地?学生:硬币。实验演示:在同一高度释放一个硬币和纸团,同时落在讲台上。教师:不是重的东西下落快吗?怎么同时落地了呢?这些例子可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成探究教学。通过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自己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重视开放式教学形式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采用开放式教学形式尤为重要。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是开放式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就是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小组成员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交互式教学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为背景设计的“师生互动”,通过师生间充分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新教材中的课题研究为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课程研究要以课内课外结合的形式进行,做探索性实验、翻阅资料、小组讨论、科技制作、科普讲座、社会调查等等。在研究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实践证明,经过实施“开放式”教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授课的效果也有质的飞跃,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3、注重“乐趣”教学
高中物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将物理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新课程高中物理教材包含:实验、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及自然界的奇观妙景,介绍科学家的贡献和生平事迹,介绍物理学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介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不要将课上得枯燥、乏味,即使是习题讲解,除逻辑思维的力量震动学生外,幽默风趣也很重要。例如:教师在磁感应强为B 的匀强磁均中画了一根长为L 的棒,使之以速度V 匀速地垂直切割磁感线,问学生棒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ε为多少?学生脱口而出:ε=BLV。教师说可为零,学生愕然。教师补充说:“这是一根木棒啊!”学生大笑。教师又问:“为什么木棒切割磁感线没有电动势,而金属棒垂直切割就有电动势?”学生思考后说:“因为金属棒内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接着又导入磁流体发电机的相关知识点。这样幽默一下,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参与互动,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重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为开放式教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多媒体课件能实现物理过程的模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认识一些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如a 粒子的散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等。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物理过程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中,或需慢镜头观察的演示实验,可应用多媒体课件。如分子的运动、客器壁受到的气体压力等现象在宏观情况下不易观察,可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演示说明。当物理实验过程比较抽象、语言不宜表达的现象,如波的叠加,波的干涉,波的衍射等物理过程,较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就容易让学生接受。多媒体技术还可应用于某些演示实验器材很小,不易观察的物理现象的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放大分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在课堂中做演示实验,学生很难看清楚,采用实验投影放大后观察或做成课件来进行练习读数教学,效果就相当理想了。
5、创新实验,激活抽象理论,实现有效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把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抽象理论充满活力,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以 “物”揭示“理”的真谛。而中学里现有的物理实验仪器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实验资源,巧用生活日用品、玩具、废旧物品,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作为演示实验的器材,创新设计和研制功能独特、趣味生动的演示实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述楞次定律的推广含义(阻碍相对运动)时,创设如下情境:先演示小磁铁与木块、铝块间是没有磁力作用的。然后在倾斜的木板(倾斜角度相同)上分别固定一张白纸,使其摩擦系数相同,再让两个同样的小磁铁分别从两板的顶端同时自由下滑,学生意外地发现铝板上的那块小磁铁竟然是缓缓地下滑,速度明显慢于木板上的小磁铁。实验结果有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处于惊奇、困惑的情境之中,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欲望。
总之,只有理解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才可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灵活地组织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棣生.中学生理创新教法45 分钟优化设计·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4)宋树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北京:商务图书馆,2006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涵泳情感教育刍谈
下一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妙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