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学习方法初探
一、寻找文眼法
“文眼”是作者“立片言而居要”的语句,它以“片言”统率“众辞”,或透露主旨,或点明题意,或交代写作缘起,是影响全篇的东西。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是文章的“文眼”。“文眼”也可以设置在文章中间或在文章结尾处,例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文末的“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一句,卒章显志,是全文的“文眼”。“文眼”也可以在文中反复出现或首尾呼应。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就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后面又反复强调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树”,从头到尾都是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找“文眼”的目的是要利用它去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旨,赏析文章构思的特点。
1、依据“文眼”理清作者的思路。抓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来整理《背影》的思路,就是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因为这一“文眼” 暗示了全文着力描绘的重点是“背影”,全文笼罩的是感激、思念父亲的深情。文章先写家中“祸不单行”的困境,这是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接着写送别前的琐事,为写 “背影”作必要的铺垫;然后描绘父亲给“我” 买橘子攀越月台的“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又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最后写离别后读着父亲的信时,在回忆中浮现的“背影”。可见“背影”贯穿了文章的始终。而三次“背影”的描写又伴随着作者的三次流泪,逐层递进地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忏悔之情、感激之情和思念之情,点明了“最不能忘记”的缘由。
2、依据“文眼”理解文章的意蕴。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第一段,作者说:“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算个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幅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表达出作者对济南这块宝地的热爱。可见找准“文眼”就能依靠其抓住文章所绘的景物。
3、依据“文眼”探求构思的特点。如《白杨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文眼”。作者赞美白杨树由表及里,由树及人,由近及远,层层深入地挖掘它的象征意义: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抓住“文眼”加以引申拓展,就能理解作者选取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的托物抒情的写法。
二、探寻线索法
线索,是把作品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和手段的反映。“探寻线索法”是指通过对作品的反复阅读,去寻觅、认识和把握贯穿于全文各部分的线索,并据此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标题入手。如《小橘灯》,就是以标题中指明的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语言标志入手。如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文中出现“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作者在文中对竹乡的描写随行踪展开,出现了一些标志性词语:竹林下的路(行踪)、两旁只有登记了号码的竹子(见闻)、村庄的街道上(行踪)、家禽叫声、孩子赶羊(见闻) 等,从而理清文章的线索。
3、内容入手。如《藤野先生》,鲁迅先生先去日本东京,后到仙台学医,再弃医从文,以文为武器,去“医治”国人精神方面的痼疾。字里行间隐藏着一条暗线——爱国情感。
找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还要反过来凭借线索去进一步理解文章,去把握作品在构思和结构的特色。杨朔的《荔枝蜜》以 “我”对蜜蜂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先写因为儿时被蜂所蜇,“总不大喜欢”;后来吃了荔枝蜜,“不觉动了情”去参观了养蜂大厦,发出由衷的赞美:“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又是多么高尚啊!”这是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入和发展,把抒情推向了高潮;最后水到渠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萌生了为建设新社会奉献一切的强烈愿望。从“厌蜜蜂→看蜜蜂→赞蜜蜂→学蜜蜂”的行文思路中,我们又看到了作品“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和结构特色。
三、确定视点法
阅读写景状物的散文时,研究作者写景状物的立脚点、观察点,有助于我们入境入景,化语言文字为优美的画面或镜头,从而把握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艺术匠心;同时,明确作者写景的位置和视角,往往也是理解文章脉络层次的一把钥匙。这就是“确定视点法”。就它与景物的关系而言,有三种情况:
1、移步换景。即按照作者足迹的移动,空间位置的转换,描写所见的不同景物,既有时间的推移,又有随空间的转移而来的景物的变化, 脉络清晰。例子不胜枚举。
2、立点观察。即以作者立足的地方作为固定点,或仰视、或环视、或近觑,然后按远近高下的顺序写。
3、定景换点。既所写景物不变,而从不同的立脚点来观赏描写。
对这几种方法,散文作者往往交错运用,在阅读时要注意分辨体察。四、景物分析法
所谓“景物分析法”,指在阅读写景状物的文字时,应该把握景物的特点,还原景物的画境,领会景物的蕴含。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美、桂林山水的秀丽,都各具特色。好的景物描写,也总是能够表现出此时此地景色的特点, 欣赏散文中的“ 物美”,就要看作者是抓住景物怎样的特点进行怎样的描写的。如《济南的冬天》,紧扣 “温晴”来写济南的冬天之景,写济南的老城、小雪郊外、绿水,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的挚爱!
欣赏散文,读者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走进作者所营造的艺术世界,把输入大脑的有关文字信息转换成一幅幅景物图像,真切地感受体验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的情态意境。如读朱自清的《春》必须要“心入”春景,想象作者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在心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自己陶醉在春天的图画中,从中领略作者如诗如画的高超之笔。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领会景物的蕴含”等方面入手来分析景物,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的实施
下一篇: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