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如何正确使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

      [摘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而教师对课本标有“资料分析”的材料使用一直存在着误区。从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要求学生应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如何利用高中生物教材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材中“资料分析”是很好的材料。本文就如何正确使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一些探究。[摘要]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而教师对课本标有“资料分析”的材料使用一直存在着误区。从近几年生物高考试题来看,要求学生应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如何利用高中生物教材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材中“资料分析”是很好的材料。本文就如何正确使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资料分析 使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资料分析”,共有25 篇。它是由图表、文字说明和讨论题组成,以一定顺序呈现出大量的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实验结论、数据、客观事实等。它具有科学、真实、具体生动、说服力强等特点。那么作为新教材的执行者——高中生物教师的我们来说,应如何正确使用大量的“资料分析”材料呢?

      一、“资料分析”使用的存在问题

      新课程的改革虽说有多年了,但对我们山区的高中生物教师来说,高中的生物教学还是处于探索的阶段,因此对于教材中出现大量“资料分析”的使用问题就一直存在着误区。如何与新课程理念和能力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其中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使用问题一直存在着教学时间紧,教师和学生都忽视的现象。经常听到老师抱怨或感叹:“这么多的资料,教学时间不够,完成不了。”“学生没有耐心看资料。”“学生没兴趣阅读。”等等。在此情况下,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体系、概念、规律等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资料分析” 的正确使用。

      二、从“资料分析”领略新课程理念

      生物考纲总是与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相关的,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才能正确使用“资料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

     1、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教材对部分教学内容编写的思路,是采用以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或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据,提供分析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2 页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该“资料分析”包括四个实例,如果教师在讲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时,跳过“资料分析”直接讲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对这个抽象的观点学生根本理解不了。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资料分析,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逐步培养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倡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作为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利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2 页的资料分析 “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该资料分析包括四个资料,如果教师在讲解细胞核功能时,跳过 “资料分析”直接讲解细胞核的功能,学生只能成为接受知识的个体,失去了利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料分析时,应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我们在授课中可以先把“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资料分析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资料一和资料四。是关于细胞核与性状的关系;第二类是细胞核与生命活动的关系。然后分析第一类资料一,抓住美西螈颜色黑色与细胞核的关系,并把文字转化成图形如下,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对其它三个

资料进行同样处理,这样就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学生学习起来容易理解,从而找出和归纳生物学知识。教师只有充分领会新课程理念,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进行恰当的归类,才能充分正确使用“资料分析”来实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三、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现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地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生物学问题是现代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生物科考试大纲》中也强调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3],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课本的“资料分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资料分析”是以素材、资料为载体,呈现相关生物知识,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资料分析”中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精神,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分析的学习,加强了生物知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锻炼了其阅读、比较、和归纳能力,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提高识图能力。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可提高教材的可读性,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

      四、“资料分析”的选择与取舍

      “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往往是为解决 “资料分析”而设计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一味照搬“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浪费课堂时间,而且学生也不能从中受到任何启发,反而加重了学习负担。因为有的讨论题的设计是有区域性的,这类讨论题在我们的山区高中教学中无法进行或如期完成。如果要硬搬生套照讲不误,不仅使学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长此以往反而会引起学生厌恶,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对“资料分析”的讨论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地取舍,以达到既不多占教学时间又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模块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的讨论题一和题三,山区中学大多数学生是完成不了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把它当作阅读资料,提供以下问题:①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哪些科学家进行了哪些实验,请以时间为顺序罗列出科学家的名字和实验名称,得出怎样的结论?②哪两位科学家建立了细胞学说?又如必修一P81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问题讨论进行正确取舍,可把问题讨论改为①以时间顺序罗列科学家名字,进行了怎样的实验,得出怎样的结论? ②归纳酶的本质。因此科学地对“资料分析” 进行选择取舍,既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恩山,汪忠主编《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3]《生物科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分子与细胞》人民教育出版社

      [5]《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6]《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下一篇: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