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一、增加提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并预想学生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使课堂提问具有计划性、确定性和针对性,克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太简单、太频繁、太笼统的弊端。
1.导入新课时设问。在导入新课时选择恰当的设问点,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形成一种渴望获得新知识的激情。如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接着问:“这首歌是歌颂什么人的?”待学生回答后,我顺着说:“母爱伟大,那父爱又如何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便能了解。”这样用问题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学生便能带着探究问题的热情去学习课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文章的重点设问。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就等于抓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这时创设问题就能突出重点、掌握重点。如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分析到课文的关键处设问:“作者为什么对普通的白杨树要崇敬和赞美呢?”追问:“谁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在学生接触新知的关键处设问,学生经思考后懂得:是因白杨树的不平凡才赞美,这个词就是“不平凡”。又问:“作者难道是仅仅赞美白杨树吗?”“作者是怎样由写树过渡到写人的?”“写了哪些人?”“白杨树象征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就能掌握《白杨礼赞》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设问。文章的重点语句往往包含深刻含义,教师就要创设问题,启发思考,使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如鲁迅《故乡》的一文中,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为了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我是这样设问的:“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闰土为什么要他来做劳动的帮手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的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不够吃?”这么一连串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这样设问能鞭策学生认真细致地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抓住文章的难点设问。在教学中,如能紧扣文章的难点提出问题,就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浅化难点,使学生进入自我求通的境界。如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学生对作者看到其父亲“青布棉袍”和“黑布马褂”的背影即潸然流泪而难于理解,这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提示性的问题:“当时作者的家庭情况是怎样的呢?”经过提示,学生很快了解到作者当时家境颓唐,祖母新逝,父子相别的家庭情况,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作者看到父亲背影而流泪的悲伤情感。
5.抓住文章的矛盾处设问。在文章看似矛盾的地方巧妙地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启智能的宝库。如在教学鲁迅《孔乙己》一课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思维延伸到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了这句话后,部分同学提出了疑问:“这句话中的‘大约’与 ‘的确’是否相矛盾?”此时,我引导学生围绕疑问展开讨论,学生通过思索,了解到:“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无人关心孔乙己的遭遇,得不到确切的消息,只能估计;而从孔乙己最后一次去酒店的情形看,孔乙己被打折了腿,身无分文,衣不遮寒,食不果腹,只能是死路一条。学生掌握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词语后,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吃透作者的创作本意。
此外,课堂上针对性的提问还有“紧扣文题设问”、“抓疑点设问”、“在新课结束时设问”等等,只要问得是时候,问得富有创意,就能不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为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增添活力。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提问的形式是多样的,设计哪种提问形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整体提问和个体提问相结合,引导更多学生的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困生提出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回答问题,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度较大的问题让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回答,从而带动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问题层次化,回答多样化,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诱导、启发、点拨和提示,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使学生形成了学习的依赖性,把课堂提问看作是教师单方面的事,这与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是不相适应的。而在学习中,有的同学因胆小不敢提问,有的同学因惧怕老师的威严不敢提问,有的同学因担心提出错误问题引起同学笑话也不敢提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创设学习情景鼓励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鼓励学生与老师互问、辩论、探讨。同时,教给学生提问的思路、角度和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提问转为主动提问,养成良好提问习惯和自我解决疑问的意识。这样,学习的过程就成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信任与尊重,理解与支持的关系,营造轻松、活跃而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肯定、补充和修正;对学生的回答,不管正确、完整与否,教师都要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洋溢的激情作出积极的评价,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学毕淑敏《一厘米》一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文章的情节是围绕‘该不该买票’而展开,那么‘该不该买票’的关键是什么?”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从各个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就很有独特性,他说:“母亲带我坐公交车,少一厘米也买票,而去参观寺院时,多一厘米也买票,因此,‘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一厘米’。”此时我表扬他说:“你的回答很有创意,要继续发扬。”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语文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强化提问意识,努力创设问题情景,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发一问而带动全文。同时,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互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上一篇:如何正确使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资料分析”
下一篇:农村中学如何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