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后进生的转化途径之浅析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些教师爱用“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来形容后进生,多少透露出这些教师对后进生力不从心的无奈和怨气。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老师越瞧不起后进生,后进生越“破”,甚至 “破罐子破摔”。师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从而大大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一些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表明:成绩最大和最小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旺盛的学习兴趣、较强的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为此,在多年的实践中,我认为,为后进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转化后进生的有效途径。

      一、消除压力激发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对于后进生,教师需要转换视角,认真观察、分析,帮助他们排除思想顾虑,认清自我,消除来自各方的压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平时的学习中,我发现有些后进生虽然已经尽力了,可成绩仍不如人,觉得前途渺茫,心理压力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一方面讲述华罗庚、陈景润等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说明后进生“后进”不能代表将来,后进与先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小故事对后进生启发很大,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另一方面和他们的家长交换意见,希望家长理解孩子;同时找学生谈心,让他们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要抓住机遇,努力去学,越有知识,就越有用武之地,要立志,发奋、上进。不少后进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思想上就不那么紧张,也知道要继续用功了,从而看到前景,点燃了新的希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多数是从学习上无兴趣开始的。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方式,创设轻松愉快、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每节课的内容,充分应用挂图、趣味性实验、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由于具备声、形、色等特征,能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动、静、美的画面来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其对后进生而言,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都较差,教师更应注重在提高他们的学科兴趣上多下功夫,变“厌学”为“乐学”。2、教学上力求灵活多样,多介绍知识的实用性,语言尽量生动有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扶持后进生,根据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多回答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结合后进生的实际,发挥他们的特长。对动手能力强的后进生,课上的演示实验有意让他们当助手多参与。对爱好音乐、美术、体育的后进生,可给他们适当的机会表现。让后进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消除自卑和逆反心理。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融洽许多。

      三、降低要求轻松学习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很聪明,就会有信心,就会变得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办事效率自然就高。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形成学习上成功的积极体验,进步就有了动力,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其实,后进生往往不笨,而是基础较差或是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宜“一刀切”,应对他们实行特殊的“优待”。上课时,我会经常性地、有意识地提一些相对简单的、后进生通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回答错了,我会笑着说:“再想想,你就会想对的。”若说对了,我又会说:“你真聪明!”课前,我会和他们共同预习、找出疑难,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课后,我会和他们共同讨论疑难并检查学习效果;布置作业、练习时,分层次操作,对他们练习、作业的数量都偏少、偏易,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能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快乐。每次考试前,我专门和后进生一起分析课本的重点和难点,给他们讲做题、答题的技巧。另外,还坚持跟踪辅导,使后进生慢慢地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及时鼓励多煽“小扇子”

      后进生在长期的心理挫折中形成的特有的心理特点,是对老师的赞美犹如久旱的禾苗渴求雨露的滋润。学生在校学习,没有什么比学有所得更能让他们高兴的了。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受到教师表扬时,心里都会甜滋滋的。

      对待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自我比较有了一点进步,教师就应及时表扬。他们每答好一个问题,每当做对一道题目的某个方面,教师都应及时鼓励,煽煽“小扇子”。如“好,真好”,“你这阶段学习进步了”,“成功属于不怕困难的人”等等。经常用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用这些“小扇子”煽旺后进生的智慧火苗,激起他们对教师的热爱与尊敬,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良好的感情是传授知识的催化剂。教师与后进生处于一种和谐共振的教学气氛里,后进生自然乐在其中。

      五、献出真情促发动力

      我们知道,情感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而后进生的情感最为脆弱。他们的心灵更需慰藉。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挽救这些“失宠者”,更应该给他们一份真情。

      大部分的后进生智力并不差,跟其他的学生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只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老师、同学、家长又不能给予亲和力。再加上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其实,他们跟优等生一样,也希望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也希望老师、同学能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在热烈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后进生一定要“刮目相看”。只有情感相通、心心相融的老师才能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闸门。例如,我有一位学生钟某,纪律差、成绩落后、集体观念淡薄。我并没有批评、训斥他,而是到他家里家访,从中了解到该生的父母离异,现跟随父亲生活。父亲下岗,为生计外出打工。我便主动向学校反映情况,减免了他的学费,并且生活上关心他,星期天留他在家中辅导功课,留他一起吃饭,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当看见他穿的衣服较破旧时,我买了套衣服送给他,说是他父亲托人捎给他的。两个多月后,当他父亲回家知道事情真相后非常感动,亲自带他上门道谢。自此以后,钟某变得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学习也用功多了,把教师的爱心化作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一年后,他考上了大学。

      实践表明:努力为后进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奔向健康成长的人生之路。






上一篇:浅谈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几个认识阶段
下一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