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一、在历史资料中渗透耐挫折教育
在教育工作中,可以充分运用我国的现代史教育资料,通过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进行形象、立体的展示,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以及革命群众在战争年代与外国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实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从中认识到:一部中国现代史浸润了中国人民多少辛酸和血泪,写满了挫折与艰难,当然更显现了挫折中的抗争,记录了刚性的中华民族精神。如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使我们的民族遭受了多么巨大的灾难与侮辱。但具有坚强意志的中华儿女并未被挫折压倒,而是愈挫愈勇,奋然前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这种历史的、形象的、宏观的、广阔的教育背景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并及时组织学生联系自己所遭遇的挫折进行讨论,两相比照,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的这点小小挫折根本算不了什么。这种说服力强、感染力深、震撼力透、立足点高、理性意蕴深的挫折教育,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用现实中的事例提高学生耐挫折的能力
用多媒体播放“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的受灾情景及灾区人民怎样在逆境中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生活片断。针对这一实情,组织学生进行“假想”讨论:假如我家受灾了……这一讨论活动,既使学生对灾区人民的处境有了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承受挫折的能力。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目标与期望往往无法实现。如果学生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挫伤情绪,导致心理失衡。如班内进行民主选举班长,对学生来说,能当上班之长是件很露脸、很荣耀的事,也一定有很多人希望当选,但却因名额所限,绝大多数人只能失望。老师可组织学生在选举前开展“假如我落选”、“为什么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心理上事先有个承受挫折的准备。又如学生在校运会上没有拿到应有的名次或在某项知识竞赛中成绩不如别人等类似情况,老师都可及时抓住这类事件,开展专题讨论,使全体同学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着差距。教育学生将成功和失败都作为零的起点,激励自己奋发向前。
三、创设环境,磨炼意志
在创设环境中可运用多媒体播放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以战胜一切的勇气和毅力,最终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纪实资料;播放刚入伍的新兵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自觉刻苦磨炼的资料。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在此基础上,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登山、野炊、军训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挫折,在行动上体验挫折。这样由室内拓展到室外,尝试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趋向于敢于承担风险,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锤炼。借此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
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范例为榜样,以全国同龄英雄为榜样,搜寻有关视频资料向学生播放,让学生懂得:不论是历史名人还是当代英雄,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力,都是在挫折面前不低头、不屈服、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人。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本校、本班的闪光点,选择适宜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
社会在发展、变化,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经受着各种不同程度的挫折。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去认识和对待。因为挫折对人生有着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检验价值和激励价值。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要让他们有此心理准备。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挫折变成奋进、创造的契机。总之,要提高学生耐挫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在实际中,老师应重在引导和点拨。
上一篇:辛勤耕耘育桃李——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心得
下一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