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方法
一、多种课型结合,进行作文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多种方法、多种课型结合。凡是能训练学生“写”的方法都是可行的。下面略举几种常用的作文教学课型。
1.佳作赏析课。初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而每学期教材上的范文是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每二周开一节佳作赏析课。我把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作品,读给同学们听,把一些精彩章节剪辑贴在墙上或写在黑板报上或翻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就某篇佳作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行文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利用一定时间阅读课外中学生读物中的优秀文章,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并把自己“发现”的佳作打印出来,供大家共赏。时长日久,学生扩大了阅读范围,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选材的分析能力,摸出了作文的门道,激发了写作兴趣。
2.口头作文课。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上语文课前先上 1——5 分钟的口头作文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题目可让教师命题,也可让学生命题,还可以无题,要求短小有新意。内容一般是当地当时发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形式可以同桌说,可以小组说,可以全班说,也可以比赛说,还可以分角色讲。如,一个初秋的早晨,我准备去教室辅导时,发现浓浓的雾气笼罩着大地,我觉得是观察雾景的难得时机,于是立即中断“晨读”,指导学生观察了“校园晨雾”,并进行了口头作文。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调查报告等不同渠道,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利用课本范文,在讲读课上进行作文教学
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学习课本范文,积累写作资料。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入选范文,总体上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 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 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拙的事实材料。
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2.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在讲读教学中,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我在讲解作品的那些写作特色时,密切联系学生描写人物时,往往只满足于人物动作的笼统抽象的描写而不能给人以具体且细微的形象这个实际,在启发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细节描写的内容时,非常明确地告诉学生,细节描写成功的关键,一是用好动词,二是抓好动词的修饰语的运用。如鲁光的《苦练》(浙江省编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两段关于人物的细节描写:
袁伟民从筐子里抓起一只球,突然向她扔了过去。招娣敏捷地往后退了几步,稳稳地将球垫了起来。不等她站稳,“砰”的一声,又一个球从教练手里飞到她的左边。她斜身飞一般地迎了过去,球垫起来了,人却摔倒在地上,她就势一个滚翻,又从地上站了起来。
她的加练任务是救十五个球。如果失误一个,就算负一个球。她玩命似地向球飞扑过去,滚翻起来……渐渐地,她的双眼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奔跑着,飞扑着,滚翻着。当救起第九个球时,她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这里连续的动作细节描写之所以出色,关键是运用了一连串恰当的动词,以及用来修饰动词的状语。学生对动词的运用比较重视,而往往忽视对修饰语即状语的运用。指出这两点后,就指导学生进行描写人物动作细节的单项训练,如写《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思考》、《栽树》等作文,规定其中必须要有一两个关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镜头。在讲读课中结合作品的写作特色,指导学生写作,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特色心领神会,而且能使学生很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这对讲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水平的提高都有好处。
此外,在讲读教学中,我还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篇章结构、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的问题同范文作比较,这样就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作文之不足,使他们能够取人之长而补己之短。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讲读教学中结合课文讲评作文,自己学有榜样,改有目标,能不断提高学习课文和练习作文的积极性。
三、尝试合作作文,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写作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具有 “个性发展和谐,具有合作精神”的新的人才。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合作作文,通过师生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许多方面的共识,并总结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法。下面举二例说明:
1.解字释词。作文是对语言的一种梳理和强化,也是对思想的一种深化。作文要从词语开始,就是要求学生积累语言,广化深化思想,同时也是发展想像力、创造力的最佳途径。我在班级上采取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合作、思考,以诗意的语言来解释字词的含义的做法。如:家——一只小猪养在一个窝棚里,有了猪就有了一个家,就是一个简单的家(对家进行了朴素的阐释)。浊 ——一条虫子落到了水里,水就脏了,就像一粒老鼠屎落到了一锅粥里。
进行解字释词,其实就是在写小型的话题作文。事实证明,解字释词实实在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这种训练淡化了强制性作文的做法,使学生在不经意中不但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也获得了来自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和思想。在训练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想象、学会了表达,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写作水平。
2.连词成句。这种做法,就是上课前或课余之时留给学生几个词语,请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比新、比奇、比创意,写出与众不同的语句。
例:春光明媚、百花争艳、人山人海、眉清目秀、满腹经纶
通过合作作文后,各小组推选出优秀的文段,在小组间交流。如: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我突然有了想迈步公园的乐趣,便立即动身出发。早春的公园景色宜人,虽没有百花争艳的美丽景象,但也已是草木茂盛,没有商场的人山人海,也没有大街的烟尘尾气,这感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突然我身后传来了一阵喝斥声:“走路不长眼啊!怎么乱撞?”循声望去,没有想到这不堪入耳的语言竟出自一位长得眉清目秀的姑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现在的社会里,一些看上去满腹经纶的人,其实是不学无术之徒,而一些文质彬彬的人,内在却是厚颜无耻。
面对如此优美的连词成文,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大脑,写出了诗意,写出了新意,在合作中不自觉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写作知识起作用,就得在多写多练中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想使典范作品起作用,也得在多写多练中完成由借鉴转化为创新的工作。昔人所谓“读十篇不如作一篇”,便是这个道理。总之,把“听”、“说”、 “读”、“写”贯穿于作文训练之中,能帮助学生克服书面语言表达方面的困难,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下一篇:浅谈班级责任感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