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体现生活化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应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从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课堂生活化的:

      一、导入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应借用于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环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在教学前,我先利用多媒体带学生去桂山等风景区观光旅游,让学生在领略家乡美好景色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会发现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如平行四边形瓷片的组拼图案、游泳池的平面图,景区如平行四边形的湖面、栏栅等等)。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导入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再把学生引入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小白兔在跑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它不小心踹了一脚,把长方形踹成了平行四边形。小白兔很奇怪:形状改变了,面积改变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帮它解决好不好?这样的故事情境引入,不仅让学生可以利用一定的生活经验联系数学(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也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没有)。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知识,是在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创设情境,在实践中研究数学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数学学习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如何比较,掌握学习方法,发散逻辑思维,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进一步去感悟数学。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在方格中数一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利用数一数的过程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迁移让学生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通过“剪——移 ——拼”,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变成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变化,并归纳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公式计算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学以致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再现生活实际情景,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在教学生再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性。例如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第一道题帮小白兔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到又回到了刚上课时的快乐氛围,也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学到的知识即刻可以帮人解决问题,因而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2.开展生活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应用价值。

      “实践出真知”。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计算万绿湖如平行四边形的湖面面积,让学生下课后去测量学校平行四边形的花坛的底和高,并计算它的面积。将学生的测量知识、计算知识、估计知识等都有机地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进生活。

      四、拓展时空,探索数学给学生的实用价值

      在教学中,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一个新起点,再次面对新的知识时,就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例如,让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去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只有充分体现生活化,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上一篇:初探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100 米跑成绩的有效训练方法
下一篇:“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