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过去,我发现很多学生阅读走入一些误区,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种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雨林的毁灭—— 世界性灾害》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引导他们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询)。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快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都勾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于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光有阅读方法,没有适当而有效的途径是不够的,有了正确合理的阅读方法,还需要有效的途径来补充,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体有哪些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是从以下三个途径去努力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好途径。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一个文学修养好的语文老师其散发的气质是动人的,让人着迷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散发着文学的气息,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个老师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内在吸引力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古今中外有不少佳篇妙文流传于世。教师的价值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中美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当然这些内容要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紧扣时代脉搏。如:教学曹禺的作品《日出》去激发他们去阅读曹禺作品的兴趣。
2.引导“扩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国阅读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作了明确规定: “九年累计,应达400 万字以上。”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扩大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扩读”是扩大阅读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形式等,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鼓励大家有空就去图书馆看书或借书回家看。在我的极力鼓励下,大家一有空就相约去图书馆。图书馆已成了同学们节假日最好的去处,“扩读”成了他们重要的有趣的生活内容。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学生能用课外知识回答或当学生口中蹦出一些精妙的词语、精彩的句段时给予及时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蕴酿了扩读的氛围,提高“扩读”的积极性。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质疑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是寻求“扩读”的有效途径。
质疑引起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课内教学有机地延伸到课外,把课外阅读内容作为课内知识的扩充。学生在扩读中丰富了语文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了探究知识的执着精神。
3.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人们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有用、最重要的信息。而大部分知识和信息的获取须通过阅读才能实现。多媒体在这里便有了广泛的用武之地,亦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目前,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由音、形、义、象结合而成的书面语言文字,这些作品所反映和包含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情景和人的思想情感意蕴,通过多媒体教学这一途径可以视听结合,还原生活,再现语言文字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画面,并能超越时空,从而使阅读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效果。如:阅读教学《听潮》,向学生播放涨潮时的惊涛骇浪的声音,教学《雷雨》、《母亲》,向学生播放影片片段,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白居易的《琵琶行》,配上背景音乐等,这样有助于营造全神贯注、屏息聆听、细心领略、驰骋想象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增强阅读教学的感知认读、分析理解能力,达到提高阅读能力之效果。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途径,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因为它不受时空限制,能真实、准确、生动地再现内容原型。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到、听到教师在短时间内难于讲清的事物,这显然有助于缩短学时,提高效率。
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教学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精神食粮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而是看具体的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各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合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班主任应当做有“心”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