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是人们根据某种价值标准去评判某种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教育对象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的一个不可缺的要素和条件。情感教学法的运用主要主要是指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其特点是运用情感教学认同,形成感情的一致性,最终达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情感教学法的运用需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有产生情感的可能。其具体要求是:

      1、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情感要求,是运用情感教学法的基础。要激励、培养学生的情感,借助这种情感去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何情感,要知道学生在情感上最希望和最关心的是什么。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动向,包括学生情感上的缺陷是什么,需要培养和激发他们哪一方面的情感,才能找准情感教学的支点,富有针对性。

      2、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是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感染,达到师生共鸣的重要条件。情感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教师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探索、动手、搜集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情感辐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共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特定的情境,是运用情感教学法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这种情境氛围中,以便把教师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传导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体验和共鸣,从而使情感获得升华。情感的创设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区创设不同的情境。情境可多种多样,不要千篇一律。但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或直接联系,在教学中能顺利实现情境到情感的过渡。下面列举几种情感教学法的创设:(1)用语言情境动情感。语言情境可分为运用名言佳句的诗文情境,运用寓言、成语、典故、故事的幽默情境,巧设疑问的问题情境、论辩情境等。这些情境不但因其蕴涵的深刻哲理能启迪思维,而且因其蕴涵丰富情感又能陶冶情操。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但运用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语言的抑扬顿挫;b、语言的感情色彩,讲授真善美的事物,要满腔热情,讲授假丑恶的事物,要愤慨激昂,但忌矫揉造作;c、把握好语速;d、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2)用影像情境动情感。教师可运用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创设影像情境。比如,讲“人生价值”,可编辑孔繁森的事迹图片和影视资料,介绍“卖血养孤儿,倾囊助孤老”等,反映孔繁森伟大人格的典型事迹,让学生在这令人落泪的情境中受到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能有更为深刻的感悟,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理想情感。(3)用新闻情境动情感。新闻以其新、奇、趣,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运用新闻创造情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会产生特殊的教育功能。新闻情境的创设可以运用语言情境和影像情境来实现。创设新闻情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情感教育的需要,选取那些能够激发学生美好情境的新闻。新闻的特点是“新”,但是新闻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变成“旧闻”,比如,讲“一国两制”,既应该介绍现今港、澳繁荣稳定的大好形势,也要联系中英、中葡谈判及政权交接仪式等“旧闻”。这一新闻、“旧闻”相结合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了香港的历史和当今形势,丰富了感性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讲“一国两制”,可以放映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香港交接仪式的影视资料,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感悟和回味,从而增强学生的崇高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感情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情感教育法又能使思想政治课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力。所以,政治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努力探索和实现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上一篇:“梯度式”突破物理教学难点
下一篇:英语兴趣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