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指导初探
依据作文本身的特点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认为小学生作文应该分以下几步来进行教学。
一、教会学生会说
正确的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开始。在这方面最基本的工作是培养学生的口答的技能。教师要经常注意学生在班上的口头回答,一个问题、一件事情先要求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然后才能进一步要求学生说好连贯话。比较复杂的话,更需注意学生是否说得首尾连贯,理由充分。首尾连贯、理由充分是好的说话应当具备的条件。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好的句子或段落,背诵诗歌,用种种方式复述课文,这些工作都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
此外,在集体作文时,学生有所创见,口头说出了事实的某一特点,教师就把学生用来表达这一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学生说一句很确切的话,或说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教师也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讨论提纲的时候,共同拟定文章各部分的标题,每拟定一个就在黑板上写一个,讨论完了,全文内容怎样,可以写一些什么,学生也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容易从说过渡到写。
初步作文教学要注重“述”,要求学生能够把自己阅读的和别人讲述的东西用语言叙述出来,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然,在“述”的阶段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受了 “述”的基本训练后,逐步加强他们的创造性,从而逐步过渡到写作。这就像画画一样,要先从写生、素描学起,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这些基本训练都受过了,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说得上创造。
二、让学生练习写作
学生能把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的经过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了,从而为创造性的“作”打下基础,使学生们能够顺利地过渡到“作”。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己编制的提纲,或抓住的事物特点,并围绕这一特点按一定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融入自己的真实感受将事情的经过写出来,从而达到作文教学工作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观察
小学生作文的确存在无话可写、内容空洞无物的现象,有的同学写作时常常只有一些“好看极了”、“好玩极了”、“特别有意思”等简单模糊的词来代替能够准确表述的形容词。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要努力教会学生主要观察自己周围的人物,熟悉周围的事物,从而积累材料充实写作内容。如写《上学路上》这篇作文时,有的学生为难了,认为《上学路上》有什么可写的呢?于是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 1.在路上你看到地上丢了东西,应该怎么办?2.雨中看见有的小同学没带雨具时你应该如何做?3.路上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你又该怎么做?通过引导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宽了,作文内容也丰富多彩了,主动写作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
四、运用表扬鼓励,使学生勤写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心态及结果,进行正确指导,肯定成绩,注重表扬鼓励。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作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发挥作用外,同时要使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克服恐惧感。对这部分学生宜采用面批、边评边批的方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切实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练笔,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上一篇:中学生英语猜词能力培养探究
下一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