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课堂提问艺术对提高教学执行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堂教学执行力”是教师“自我执行力” 最重要体现。我们都知道,同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师讲授,其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是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的一种能级表现。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实施之后成效并不显著,往往是执行力方面出了问题。对优质课堂的考察,不难看到,教学执教者具备的教学执行力都表现出良好的执行力能级:紧扣主题、思路独特的备课设计能力,流畅清晰、能言善辩的表达能力,巧妙机智、引人入胜的提问的能力。“课堂教学执行力”是教师教学智慧产生的最直接的能量,最直接的导因。而如何做好提问,这是关键的一环。

      提问的艺术能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是师生互动的助催剂。无艺术提问的教学是枯燥平淡的,有艺术性的提问能提高教师课堂执行的能级。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时有艺术的提问?我认为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注意提问的启发性

      启发性提问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乏启发性的课堂提问是不成功的提问。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常常可以打开学生思维闸门,使他们有所领悟和发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讲解《氯的化学性质》的时候,讲到氯气的制取,老师可以先讲氯气的制取原理:

      MnO2+4HCl(浓) = MnCl2+Cl2↑+2H2O

      问1:根据上述反应原理,请同学们设计在

      实验室用哪些仪器和药品来制取氯气,同时思考,制取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主要应包括哪几个环节?须注意哪些问题?

      问2:那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怎样选择呢?回忆实验室制备O2、H2的方法及实验装置并加以判断。

      [ 展示] 常见的气体的发生装置有以下三种:

      问3:那三种装置选择的原理是什么呢?教师活动引导:很显然,制取氯气的装置应选择C

      问4 :用此种方法制得的氯气可能含有哪些杂质?怎样得到纯净干燥的氯气?

      问5:气体先通过饱和食盐水还是浓硫酸?

      问6:根据氯气的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来收集?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饱和食盐水法

      一系列的提问后可以推出本实验的装置图:

      二、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按教学步骤节节推进,逐层深入,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知识。在提问时教师必须注意问题的设计必须由易到难,并且要注意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讲授《钠》这一节内容时,边演示实验边向学生提问:

      1.钠可以用小刀割开,这说明什么问题?割开后大家观察钠是什么颜色?

      2.钠块投入到水中浮游水面,熔成小球,为什么?

      3.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为什么钠块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4.反应后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生成了什么性质的物质?

      5.通过此实验同学们请思考,如果把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不能置换出铜单质?

      三、注意设计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老师们经常听到学生这样的说法“一听课就懂,一做题就懵”。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和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有关。因此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提出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如以下几个问题:

      1.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种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容的特别出发得出答案:往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再根据液体的多少来判断哪个是水层。

      2.在有机物教学过程中讲到有机物分子的脱水,进行了归纳:有分子间脱水,有分子内部脱水,可提问:如果把甲醇和乙醇混合后再和浓硫酸混合共同加热,可得到几种有机物?学生要回答这问题必须要考虑到:同种分子间的脱水,不同分子间的脱水,乙醇分子内脱水的三种情况,从而得出答案:产物有甲醚,乙醚,甲乙醚,乙烯四种产物。

      四、借助错解提问,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设计些陷阱进行课堂提问,然后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产生疑问,进而否定自己的结论,让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答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比如在讲到有关PH 的计算时问:将一 PH 值为5 的盐酸稀释1000 倍后溶液的PH 值是多少?很多学生忽略了水的电离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8。然后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提问:难道我们可以通过往酸中加水的方法使酸性溶液变成碱性溶液?学生此时都会回案:这不可能。这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会得出错误的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较少犯错误,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

      五、提问要把握好频率

      课堂提问虽然非常重要,但课堂提问也不是越多越好。问题过多,会使学生总在思考老师的提问,想着如何解决老师的问题,导致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有效地进行思考。但是如果问题太少,那么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老师也不能把握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况。一堂课提问的多少应当由所学内容来决定,老师的提问应是关键性问题,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的问题。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这样才能起到提问的真正目的。

      六、重视课堂提问的鼓励作用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90 后的学生大多数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内心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同。很多学生偏科严重,原因往往是对任课老师的不认同或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如果老师和学生关系和谐,那么必然会引发学生学习课任老师所执教科目的兴趣。而课堂提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老师可以多提一些难度不是很大的问题,在学生回答正确后给予恰当的表扬,不夸大其辞,引发学生的反感。经过多次表扬后的学生往往能建立起学习的自信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讽刺挖苦,全盘否定。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要中肯,要切中要害,指出问题的不足,扼要分析。

      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老师应当鼓励学生敢干提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同时伴随着发现新的问题。因此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不同意见,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必然结果。学生的提问可以让老师更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使老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总之,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提高提问的技巧,把握提问的时机,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学以致用。师生在互相提问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






上一篇: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下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思、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