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用激情调动政治教学课堂的气氛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同样道理,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同样离不开情绪。我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实践这几年中,一直在探索政治教学的有效手段。现代心理学证明,情绪就其功能而言,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情绪调节着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的集中。发挥教学情绪的积极功能,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情绪的专注与思考的积极性。

    新课标理念要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但由于初中学生没有小学学生那么富有激情,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其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激情。

    1.自信激发激情

    自信激发就是用激励手段激起学生对学习增强自信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往往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中学阶段往往很少甚至没有学生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年龄增大,环境不同和心理状况等因素之外,主要是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在课堂上怕答错,惹人笑话。

    因此,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是每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让课堂活跃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曾通过下面两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自信:

    首先,带着“放大镜”找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

    在班上,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作为教师,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学生,应积极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在课内外通过有意识的鼓励和肯定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需要老师的重视和赏识。假如学生受到老师的歧视和缺乏人格尊重时,往往会出现逆反和对抗心理。这时,你就很难与他接近和交流了。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尽量不使用挑剔的词、限定语和否定句,而应该巧妙、恰当地运用赞美的语言,尽量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增强他们成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就是“寓教于学”。在激情飞扬中,课堂上就会充满学生的笑声。这时,你就会体会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的真正含义。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大声而自信地喊出:我能行,我能成功!

    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引导学生大声地自信喊出:“我能行,我能成功”的话,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学生能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喊出这句话,就突破了自我的羞涩感,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打开了自信的阀门,是一种不小的进步;其次,喊出了这句话,就在众多的同学面前作出了自信的承诺,为树立其充分的自信形成了强大的外部促动力;最后,学生可以从这句话中得到自信的心理暗示,看到了老师的赞许和同学们的支持,以强化自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激情言语,课堂就充满了活力,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学效果就会“水到渠成”。

    2.导入引出激情

    导入新课是引入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步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为学习新课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想学和乐学的欲望,从而出现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激情。情感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于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的作用。具体的情境可以唤起人的情感,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情绪的调动以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这对于上好一堂政治课至关重要。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过程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原因是学生往往有着现场看戏的心情看老师,带着“开头究竟讲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抓住奇妙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述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一课时,先让学生听歌曲《我想有个家》,同时展出一系列与家相关的图片和照片。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接着就问学生:你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有人为什么明明有家却不想回呢?待学生讨论回答后,继续追问:” 看了以上关于家的图片,你认为哪幅最能代表家?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究竟什么是家?“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新课。

    3.授课贯穿激情

    激情的新课讲授方式,是指在新课讲授过程中,讲究以饱满的激情,有气势的语言来达到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讲授法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讲授技巧和激情演示的主导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教学内容,且不受时限的制约。但这种方法缺少信息反馈,容易使教者一厢情愿地讲演而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讲授时间过多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热爱学生、积极教学的情感,运用鲜活的语言,并适当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情与动作,使课堂出现一种积极的气氛,使学生专注地听课。这种课堂上情感的“预热”是调动学生产生激情的重要手段。同时,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这时,我常常会借用美国前总统林肯不失时机加强自我锻炼,以致能激情飞扬地进行演讲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经过我的启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快就调动起来了。

    4.辩论凸显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让学生辩论的方法各抒己见、自由争论,可以使思维保持最佳状态并得到发展。思维的发展随之推动知识的升华,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辩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创业,与时俱进”时,我把学生分成两方,对“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否需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进行辩论。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在激情的言语中使感情得到升华。当然,学生的辩论有时会出现偏离教学要求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导向,但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不同观点,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即使是偏颇乃至错误的观点,教师在点评时也要注意措辞,切不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建立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促进每个学生思想和学习上的进步。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教学中蕴含的激情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逐渐由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学方式转变。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我们必须做到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重视学生的道德和情感体验,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平衡发展,真正体现激情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上一篇:设疑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学生做真人是作文教学的先导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