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教学生做真人是作文教学的先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生活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指明了作文教学的根本是“人”而不是“文”,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健康人格、审美鉴赏水平,写作的方法、知识和技巧的传授都要以培养“真人”为目标展开写作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以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远大的志向抱负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做先导,以人为本,教会做人。

    一、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学生的社会生活越充实,所写的作文就会越有真情实感。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听一些学生说: “我一听写作文就烦,不知从何写起,总觉得没东西可写。”交上来的作文,很多是生搬硬套一些作文内容,缺乏鲜活的生活素材,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进行生活素材积累,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亲自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生活的坎坷险阻。特别是对我们的农村学生,更要有目的地引领他们通过走走、问问、想想、做做,熟悉乡情,开阔视野,畅通思路,积累“乡土”生活素材。我的做法是:一是鼓励学生走访熟悉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地名、山名的来历和地方特产。二是鼓励学生做好 “小记者”,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家乡调查活动。三是参观游览学校周边的响水寨水库、暗坑水库、杨梅凹水电站和白溪水库旅游风景区,让学生发现和感受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四是组织学生参观周恩来工作过的苏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瞻仰刘尔崧烈士陵园,紫金县博物馆等教育基地,提高学生的革命情怀。五是教育学生做一些农村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参加一些劳动。另外,引导学生养成观看《新闻联播》等时事节目和优秀电视连续剧的习惯,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和关心社会生活热点的兴趣,填补农村学生见识面较窄的不足。对以上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和各种生活体验,要求学生用日记、作文片断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写下来,为学生写下真人、真事、真生活的作文提供长流的“源泉”。

    二、引导学生积淀情感,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感情

    文章是用以表达思想传情达意的,学生积淀了丰厚的情感,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有感而发,真情流露,感动心灵。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热情地投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发现感动,积淀情感。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同学的友情,兄弟的手足之情;要引导学生从谆谆教导和体贴关心中感受老师、父母等长辈的培育恩情;要让学生从教育、经济、生活、医疗等法律和政策中深深地感受到党和人民对青少年培育的大爱之情,教育学生热爱党和人民。同时,要经常开展情感教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动。如组织学生为生重病的同学和发生特大灾害的地区捐款献爱心活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真情;组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人事迹介绍会、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让学生学习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老师和父母的情怀;又如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打扫镇的老人活动中心的卫生,慰问老人,从小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品质。学生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体验中积累了真情,懂得了感动,就会在作文中因情而动,感动心灵的文字就会激情奔放,跃然纸上。另外,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成饱含激情的语言,再现形象,要将自身融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之中,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以情激情,使学生受到强烈而真实的感情感染,从而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在作文中写出真情实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通过范读和学生的反复朗读,使学生熟记人物形象、心理和情感描写的词句,使父子之情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情感共鸣,使学生逐渐掌握人物形象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课后我以《我的母亲》为题进行人物描写的作文训练,有一位同学在写到自己逃学上网被母亲找到的过程就写得情深意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善美

    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明确一学期或阶段性作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注重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国旗升起时的断想》等系列作文训练,突出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文教学的主题;通过《我的老家》、《家乡的早春》等系列作文训练,确立“感受大自然,热爱祖国、家乡山河”的目标;通过《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的心愿》等系列作文训练,确立“表现内心世界,感恩父母和老师”的作文思想主题。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这些思想主题,使学生从各种事件和人物的思想行为中感悟出做人的道理,反映善良、同情、友爱、互助等高尚的人格品质就会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而反映暴力、自私、虚伪、缺乏同情心等不良品格就会在学生作文的修正中得到洗礼,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学做真人的人格锻造,学生在写作时才能有较高的思想立意,才能使每一次作文成为学生做人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让学生敞开心扉,写出真人真情真理,真实地抒发学生的本真和个性,在学生的作文内容中就会映现出学生跳动着的思想脉搏,学生所写的文章就会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辉。

    四、注重作文评改中的人文教育,让学生作文写出真感悟

    作文不但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体现,又是其人生观、思想情感的反映,作文教学不要只重视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指导,也应关注学生情感、思想的发展动向,对他们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使每一次的作文创作过程都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和健全人格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每一次作文中都有真感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评改中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爱,要从“求真、向善、尚美”等方面进行人文教育。具体做法是:一是互评作文,分享创作的成果。利用由4-6 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互相评改作文,让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肯定他人习作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找到自己习作的不足,及时交流思想和写作方法。二是分批作文,共同提高作文水平。把全班作文分成3 份,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3 个评改小组,用“跟帖”的方式评改学生作文,一篇作文会得到几个同学不同角度的评改,既使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得到帮助,又使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吸取别人的写作“亮点”,不断积累评改经验,达到共同提高写作能力的结果。三是面批作文,关注个性,完善人格。每次对篇章不完整、内容离题、思想落后、言论错误和思想立意低下的作文,都与相关的同学进行边谈边改的直面评改,对写作方法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样有利于与学生进行贴心的、深入的思想交流,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及时纠正在作文中存在的落后思想和言论,完善学生的品德人格,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作文能力和思想品德水平。四是写好人文评语。教师在对学生作文全方位评改后写上言简意赅而又充满肯定、欣赏、交流、关爱、幽默、激励等体现人文关怀的评语,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要尊重,对再“烂”的作文也要找出其“思想火花”及时表扬鼓励,对于不足之处要委婉指出,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思想沟通的距离,及时反馈写作知识和方法。如有一位学生在《我的母亲》习作中表达了她父母离异后自己内心深深的孤苦,我在评语中提笔安慰他:“不经风雨永远成不了雄鹰,有时候,磨难反而能成就你,别怕,老师愿意成为你永远的朋友。”学生面对这样的评语,他能不感动吗?能不振奋精神吗?

    陶行知先生教育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的作文教学要从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高尚的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等方面入手,使学生从作文学习中去发现、挖掘、领悟做人的准则,从思想上得到净化,心灵上得到熏陶,情感上得到感染,作好文必须先做好人。






上一篇:用激情调动政治教学课堂的气氛
下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