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谈谈初中物理随堂实验教学的实施对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它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与随堂实验等。然而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一定的弊端。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偶尔也会让少数学生参与实验,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在被动地听老师讲,看老师做。由于实验效果差或是可视性小,常无法看清楚实验过程。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而学生分组实验通常安排在新课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在实验中,动手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抢着做;动手能力弱、成绩差的同学则旁边坐着看。毕竟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以致较难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学中如果采用随堂实验,由于每张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实验,这样就既能让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由此可见,随堂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增加学生的随堂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明显效果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成功地组织学生的随堂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确保“五不一保证”,选好实验

    选择的随堂实验要符合“五不一保证”,即实验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初中物理教材编有145 个演示实验, 22 个小实验,22 个学生分组实验与18 个实验习题,但没有随堂实验。因此随堂实验只能从以上实验中选择。随堂实验需要每个学生都有一套仪器,这样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然而农村学校本来就缺少实验仪器,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二十多年来,我开展随堂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发动学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然而初中生动手制作仪器的能力较差,所以选择的随堂实验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不宜复杂,一次实验所用的仪器数量也不宜过多,最好能就地取材。加上初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这就要求所选择的随堂实验的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实验时间亦不宜过长。例如在讲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一节内容时,我就采用双指压铅笔作为随堂试验的内容。由于这个试验所需要的器材不多也不复杂:一只铅笔(一头已削尖)。操作的技能要求不高:1、先拿铅笔尖轻压手指,再较重地压手指,比较两次手指感到疼的程度;2、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分别顶住这只笔的尖端和平端,比较感受笔给手指的压力有什么不同。因此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而且效果明显,很快就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做好实验

    要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即在做实验时,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做,应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预测实验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及时克服,顺利完成实验。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例如在讲解《惯性、惯性现象》一节时,随堂实验的内容是:在装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块纸板,在纸板上放一个鸡蛋,然后将纸板弹出去,鸡蛋由于惯性保持静止状态而掉进杯子中。多年的实验经验告诉我,在演示时,就算经验丰富的老师也容易将纸板弹翻,鸡蛋掉在地上而实验失败。我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我让学生对本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在纸板的另一边拴一根细绳,实验时水平地将纸板拉走(这一点很容易做到),鸡蛋就不易掉出来了。这样就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三、设计问题系列,启发学生观察好实验现象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设计问题系列,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只是看看玩玩而已了。学生集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实验结束后在脑子里只留下一点点的肤浅印象,而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较大提高。例如教学《摩擦力》一节,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内容时,在学生随堂试验前,我就设计了如下问题:1、为了确保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在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2、在棉布和木板上拉动同样的木块,哪个滑动摩擦力较大?这说明了什么?3、在木板上先后拉动木块和木块与两个砝码,哪个滑动摩擦力较大?这说明了什么?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在实验中有目的地观察比较,因此很顺利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分析好实验规律

    科学方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随堂实验的设计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在《蒸发》一节的随堂实验教学中,我在实验完成后设疑:“通过实验发现三个因素都影响着液体蒸发的快慢。如果在刚才的实验中,这三个因素都同时改变,你能确定每一个因素分别对蒸发的快慢起怎样的影响?” “怎样才能确切地知道每一个因素对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呢?”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得出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2、利用图象寻找规律或建立概念的方法。图象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规律,较方便地获得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数值。如在《熔化和凝固》的教学中,实验后,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象,再利用图象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不变的规律,从中体会和掌握物理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方法。






上一篇:寓研究性学习于新课标英语教学中
下一篇:专家称长江中下游大旱敲响气候危机警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