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点滴谈
常听有些中学生说:“一谈起写作文我就怕,一提笔我就头疼,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好。”有的干脆说:“我真的不知道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头敷衍几句,然后就草草收场,而且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总结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燃眉之急,指导学生如何下笔。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就是要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 “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好习惯。我们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物都会使我们有所发现。苹果落地,再平常不过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壶水翻滚,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却因此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一场工业革命。因此,要想写好文章就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那么,如何观察?又是怎样观察呢?
首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宝商很会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银首饰时,常常盯住顾客的眼睛不放,结果生意非常兴隆。直到临死前,他才肯向自己的独生子传授这一诀窍:“盯着对方的眼睛,不,准确地说,盯着对方的瞳孔,瞳孔是不会撒谎的,如果一只钻戒的熠熠光泽使对方的瞳孔扩张,你就大胆地把原价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条项链没能使对方张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换一只……总之,盯着对方的瞳孔!” 当然,他的生意经,不是我们要学的,但是这种善于抓住买主的外部表情,从而推测他们的心理变化的方法,却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观察家,尤其是在观察人物方面,他实在是独具慧眼而又细致入微的。他曾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他的小说《祝福》里,鲁迅对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写,就是细致观察的结晶。初次到鲁家时总是“顺着看”,表现了他的温顺善良;第二次到鲁家时虽还“顺着看”,但“眼角上却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表明他精神上受到过巨大的刺激,极度悲伤;在沦为乞丐之后,祥林嫂整个人都完全与先前不同了:眼上“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说明这时的她已频临死亡,精神麻木,内心受到极大的摧残。鲁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过对比,写出了人物的悲惨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记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老师袁老师。袁老师虽然几年前就退休了,但负责收发报纸的工作一直承担下来。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把信件送到各班,上午八点又准时把报纸、杂志送到各教研组。除星期天外,从未间断过。于是,有的学生着重描写了他的 “那副眼镜”;有的却抓住袁老师因左腿有点毛病而走路不稳的姿势来写;还有的刻意在他的衣着上做文章。于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普通人从每个学生的笔端跃出,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描写。
其次,带着情感观察事物并表现出观察的结果。随着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人的情绪无时无刻不波动着。当你喜欢某处的山水时,你说:“这里山清水秀。”当你不喜欢某处的山水时,你说:“这里穷山恶水。”这就是在特定情绪支配下去观察同一事物,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结果。再请看李同学的《同桌》吧:
“……常常做梦,希望自己左边的空位上也坐着那么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或许有那么一天,她打开夹着枫叶的笔记本,清风滑过,枫叶落地,我立刻捡起,问‘可以送我吗?’之后我就潇洒地弹着吉他,与她坐在湖边看蓝天、白云……可惜得很,全班53 位同学,独我是第53 个,不得不独坐一位,旁边是装满了空气的空气,比别人多一倍的空间伸懒腰。虽然‘意难平’,但是不得不心怀‘十年寒窗苦读书’的名言以此自诫,独坐一位。……测验考试,因无处可瞟,只得立下苦心,事先好好复习。期末统考,单桌,53 人,独我脱颖而出,科科九十,传经授道时,我大呼曰‘此乃独坐之妙也’。”
他是采用自己特殊的情感和体会记人所未记、写人所未言,用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了新颖独到的作文,感人至深。
二、指导学生坚持写好随笔
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数字自由,只管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要求学生坚持有感而发、有感就发的原则,养成好的习惯。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尽心而写,随意而止。这样自然就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写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写家庭的欢乐与忧愁,写社会见闻等等。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从景到人,从人到事。我每周检查一次,好的,给予表扬鼓励;不够好的,给予指导。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在谛听……”
上面谈了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指导学生写好随笔两个方面,只要将这两者落到实处,对学生作文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它解决了“没什么好写”的问题,也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生活素材。
上一篇:开启智慧之门引领写作之道
下一篇:返璞归真“美读”语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