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形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少主动权,更谈不上发展其创新思维了。所以教师要落实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可结合物理学自身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问题和情景,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现者而不是接受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呢?我认为要在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课堂教学思想指导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习惯。

      1、构建“探究导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探究导学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解决激发求知欲、探索心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景,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包含六个环节:①导学预习;②问题讨论;③实验探究; ④点拨导学;⑤反馈纠正;⑥巩固发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

      首先,创造提问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要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发问。物理有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原理,许多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而惧怕物理,更谈不上提出问题。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学生要问。其次,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问题从“实验”中来。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不论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只要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总有取之不尽的提问素材。问题从“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来。物理概念和规律各有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形成过程也各不相同,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从知识形成条件,形成过程中提出问题,这有助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问题从 “解题”中来。解题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单纯做题,不思考、不提问,效果一定不好。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来,问题从“物理方法”中来,问题从“物理公式”中来,问题从“知识对比”中来,问题从“新旧知识联系”中来,问题从“知识渗透”中来。可以提出问题的途径很多,教师应抓住一切可以提问的途径,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综上所述,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氛围、提问的情境、提问的途径,尽可能激发提问的动力、提问的意识,形成提问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最终让学生自己有能力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3、创设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物理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增加了研究性学习。主要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时应掌握一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可分五个阶段:一是问题的提出;二是对该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进行猜想;三是设计研究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实验步骤;四是具体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五是得出研究结果,写出研究报告。在给学生介绍了以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和研究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自选一研究课题,利用课余时间形成初步猜想并设计研究方案,自主完成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过一段时间后进行汇报交流总结。

      从构建“探究导学”的教学模式,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到创设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的习惯。从教师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以至使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这些方法是培养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力
下一篇:不应忽视写字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