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我给政治课堂添“油”加“醋”

     如何才能让政治课堂充满激情,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政治教师应该看到本学科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必须用新理念、新知识、新视野去直面课改的新形势,激活教学,教活学生。因此,政治教学应加点“油”,添点“醋”,让其 “五味俱全”有滋有味,以此形成学生学习政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探究学问的兴趣和愿望,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促进政治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1、“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融入“生活味”,让政治教学“生活化”。

      要想给政治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即“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

      美国教师达塔上的一节课——《美国独立战争》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一天上课,达塔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 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们嚷嚷:“这太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要5 分钱一张?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个价钱啊?”“我的钱买了纸,就不够买午饭了,怎么办?”“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看学生们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不知所措,有的是甚至小脸憋得通红。老师低下了头,一再说:“对不起,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办。”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一些平时乖巧的孩子,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老师发了试题,学生闷头解答。只见最后一道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请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达塔说:“我是想让孩子们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上述案例中,达塔采用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讲授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现实中谈历史,在体验中看规律,在生活中悟理想。

      2、“快乐是一剂良方,幽默是最好的引子。”——注入“幽默味”,让政治教学“趣化”。

      卢梭在其教育论著中曾说过:“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兴趣盎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基本上都爱听故事。我就将他们爱听的故事引入课堂, 运用趣例组织教学,从而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例如,在讲“正确对待顺境逆境

     ”时,我举了《沸水中的青蛙》:如果你把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会本能地立刻跳出来。说明处于逆境中的青蛙往往有着更清醒的头脑,有着更顽强的斗志。但如果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提高水温,青蛙会感觉水很舒服,而忘记自己所处的险境,等到水越来越热,自己却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青蛙也因此丧命。所以,同学们在顺境时一定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千万不要高枕无忧,更不要被舒适的环境消磨了斗志,要时刻检讨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永保斗志。这个故事虽小,但因为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深远的。

      3、“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于老师去点燃。”——渗入“智慧味”,让政治教学 “智化”。

      作为演绎课堂的教师,在课堂上用慧眼去发现智慧,用睿智的课堂艺术去营造探究、求知的氛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智慧的种子,产生探索学习的愿望,这些也都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时,我讲了个故事,说是一个瞎子在森林里迷了路,摸来摸去却怎么也找不着方向。后来,他一不小心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这时他听到地上有人骂到:“谁踢我了?”原来绊着他的是一个瘸子。两个人于是坐到地上聊了起来,瞎子说自己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方向,两人彼此诉了很长时间的苦。后来瞎子灵光一闪说:“我把你背在背上,你为我指明方向,我来行走,不就能走出去了吗?”两人一拍即合。故事中说的瞎子即指理性,而瘸子即感性。同样,日常工作中,它们缺一不可,我们只有合理地使用二者才能取得成功。这种理性的思辨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亮着师生的心灵。

      4、“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必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 导入“新闻味”,让政治教学“导航”。

      政治学是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

      例如,在讲“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时,我可选用台湾问题进行时政教学。课堂可播放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轻柔哀伤的音乐节奏中, 课堂也成了情感场。教师设问:两岸为什么会有这个愁?如何来解决这个愁?学生们谈古论今,得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义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也不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面对当前日益猖獗的****活动,我让学生献计献策,提出有创造性的思想。课堂教学在情境、师生的互动中展开,学生的认知情感达到最佳状态。

      当然,开展第二课堂、生动地进行时政教育也不失为良策。如:(1)举行专场时事政治报告会,由老师就一些社会上热点话题、重大时事进行讲解和分析。(2)由学生概括介绍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成就,然后,由教师指导整理成若干条目,记录下来。(3)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使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高品质的精神大餐。

      5、“冷暖先知,带进课堂的永远是阳光,留给学生的永远是晴空。”——灌入“人情味”,让政治教学“育情”。

      高尔基说过:“谁热爱孩子,孩子就热爱他。”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该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对学生每一次积极的发言都应用赞许的目光或适当的表扬给予激励。一旦学生获得了这种期望的信息,便会产生积极的“鼓励”效应,使他们能够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多元评价,灌入课堂“人情味”,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和谐、自信的学习环境。






上一篇: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初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