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在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好体育课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操作和创新的机会,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我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在新课改下我们到底应怎么上好体育课。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从教学实践中可以观察到,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和表扬学生,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探索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例如,在《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玩过各种花样的篮球吗?比一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玩的花样多,与别人的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老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相反,如有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合理的鼓励和支持,则会失去自信心,从而抑制其兴趣和好奇心。又如在实心球的教学中,教师把要领讲清楚后,先不要求学生掷多远,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动作,让学生自我创新,纠正动作,对正确不正确的动作进行自我区分。然后,教师利用集中的机会向学生讲评,让掌握要领较好的学生示范,使学生自我对照,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的学习,学生就会有兴趣,同时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培养其兴趣和创新精神。

      二、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发展的规律,同时又要深入了解研究教材,利用教材的科学性,结合学校的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

      1、利用原型启发,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利用原型启发,诱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如上技巧课——前滚翻和后滚翻时,教师拿出一个篮球在垫子上滚动,让学生看见篮球在垫子上滚动圆滑的过程,先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通过这种方法来启发学生,同时通过其想象使学生认识到前后滚翻主要是像球一样地滚动,团身要紧,滚动时要像篮球一样圆滑。这样,学生就能在想象中进一步理解动作要领。这既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加强游戏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体育游戏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学生在可行的范围内可以自己探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获胜的气氛,同时又可以让自己组织去创造和创编,发展学生的集体智慧,由师生共同评优。这样,学生主动参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同时也得到了自我锻炼。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要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方法,教师要在组织形式上让学生自己参与,体会实践,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

      实践证明,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多数具有淘气、顽皮和不受约束的特征,所作所为常常不符合常规,在体育活动中往往有戏耍态度。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启发学生,在教学中注重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发展自我,发挥其内在的积极因素。同时教师又要采用多形式和不同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民主、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

      要转变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的角色。首先,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被动的执行者,而变为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合理地、灵活地设计学生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其次,教师不再是教学的领导者,施号者,而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指导者,要指导学生的活动,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素质最为关键。首先,要完善自我,为人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认识,教师的意志品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教学和学科研究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品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感染学生。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对他们抱信任感。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当学生出现问题和错误时,教师要理解、宽容学生,及时指出和分折其不足,帮助学生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知己,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潜能,不断创新。

      以上是我在新课改下,在平时工作、学习和教学中得到的一点体会。今后我还需不断地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入教改第一线,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法和新思路。






上一篇:巧用函数思想处理不等式问题
下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