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怎样管好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管理好小学教育对发展教育事业尤为重要。怎样管理好小学教育呢?这就涉及到小学管理的定位问题。抓好定位是管理的前提,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作为小学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有正确的管理思想。本文着重论述对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在教育的主旋律。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培养人的场所。学生的素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人,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成器,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在社会中找得到位置,派得上用场,能用自己或大或小的“技艺”推动社会进步。这应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

      要让素质教育有成效,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只有先进的管理办法,才可以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是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有了良好的教学管理,才能创办特色学校。学校特色,就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 21 世纪,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所拥有资源,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台阶奠定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创新

      理性是智慧的结晶,是理性体现。教学管理必须注重理性的创新。管理要善于主动学习,带领出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管理在不断学习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

      管理要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管理应该思想进步,处事科学。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管理准确无误。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到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注重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管理需要创新,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下级同事的支持,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三、教学管理必须执行革新理念

      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小学校管理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不仅表现为教育宏观体制走向“多级权责共享”,且表现为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变革。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1999 年全国第三次全教会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长负责制是一个以“校长责权”为核心内容的结构概念,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学校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因此,校长负责制的提出与实施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校本管理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校本课程的推行,不仅提出了校本管理的制度要求,而且为校本管理累积了许多实践经验。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办学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不仅涌现出一些民办学校,而且民办学校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民办学校不仅拥有办学自主权,可以自主聘任校长、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自主决定学校财产的使用,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家长和社区的需要,能够根据社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办学形式较灵活。随着民办学校办学经验的丰富及其优势的凸显,我国出现了介于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国有民办”或 “公办民助”学校。可见,多年来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也为校本管理在我国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对子女教育越来越关注,不仅要求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参与学校管理的愿望和呼声逐渐高涨。随着社区教育的开展,学校管理者逐渐意识到学校与社区休戚相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立足和服务于社区。所有这些不仅锻炼了学校管理者的校本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各界参与校本管理的主体意识。教学管理革新理念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






上一篇:无声的师爱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