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提高学生取材聚事的能力

     [摘要]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取材聚事的方法。要提高学生取材聚事的能力,方法是多样的。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地取材聚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和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取材聚事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提高 取材 聚事 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学生们写作文最头疼的就是缺乏材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应该说,仅存在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目中无“料”呢?这就是认识生活的水平和能力。文章是思想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一般来说,一则蕴藏着美好的积极意义的写作材料,只有对于思想上具有相应水平的人才能感受,而对于思想上还达不到这种境界的人,就无所谓有用无用了。因此,所谓的没材料,准确一点说,是缺乏认识材料的能力。一代文章大师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辉煌巨著《史记》,与他丰富的经历,“博物洽闻”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他认识生活,观察、分析生活,取材聚事的能力有关。由此看,抓好学生取材聚事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写作水平不可忽视的一环。不研究学生写作中材料的积累,不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生活,仅在写作技巧上作指导,是很难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的。

      提高学生取材聚事能力的方法是多样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的基本方法。王夫子认为培养观察力是写作的“铁门限”。观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作文是观察的整理和提高。观察既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又可以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素材。我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抓特点,分层次。所谓抓特点,就是要留心观察对象与别的同类事物的显著不同的地方。所谓分层次,就是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仔仔细细地察看。要有顺序,不杂乱;要完整,不遗漏。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抓住“清国留学生”盘辫子这一特点,揭示了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的本质。茅盾在《白杨礼赞》一文中写白杨树的外部特征就按照“干、枝、叶、皮”的顺序,进行了有层次的描写。要在写作中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观察时就必须抓住特点,分清层次。我曾结合《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两课的讲读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要求学生以《××赞》为题,进行写作。预备课上,布置命题之后,我明确告诉学生,联想、想象、象征意义产生于对具体事物的观察之后;抒情言论必须以对具体事物的形象描绘为基础,然后交给学生观察的步骤方法,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笔记。指导课上,我就学生观察的结果,进行了检查交流,发现学生的观察基本上抓住了特点,做到了层次清楚。

      (2)由表及里发掘事物的深刻含义。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向学生明确指出,有些事物的含义,往往不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需要想一想往深处挖一挖。比如,一张优异的考卷,一张奖状,有人只看见光荣,有人只看见成绩,如果深挖一下,成绩的后面还有着为祖国攀登高峰的雄心壮志,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的动人事迹。一次长跑比赛,有人只看见胜负,有人只看见锻炼身体,如果深挖一下,就可以看见在胜负的后面还有一场意志力的比赛;锻炼身体的同时,还有锻炼意志的意义。观察得深,才能写出思想深刻、富有新意的作文来,浮光掠影,也就只能泛泛而谈而已。

     (3)由此及彼,把事物联系起来观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互有联系的。有些事物的意义,正是从联系中才可以显示出来。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观察生活时,就不能孤立地只看一点,而是要联系起来。如吴伯箫笔下的一块菜地,虽极平常,但它记录了历史,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斗争生活,表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联系起来,发挥开去,“小题大作”,便成文章。这是一种小中见大的联系法。再如本校的一场篮球比赛、一次运动会,与某地数学竞赛第一名因身体不适而休学;本班的一次思想教育班会与某大学一学生成为小偷,这本是天南海北、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一正一反却有内在联系,拉在一起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言论一番,也可以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这是一种正反对比的联系法。学生懂得了这样的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就能够由一时一事,联系自己的全部知识、见闻,展开联想,思路也就开阔了。像写《××赞》的作文时,同学们都能运用拟人的联系法,揭示出所赞事物的象征意义。

      其次,引导学生实地取材聚事。抓好学生取材聚事能力的培养,教师除教给学习观察的方法外,每次作文,还要事先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和任务,搜集、整理应注意的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切切实实地去实践,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取材和写实的训练。上学期,我按照作文训练的要求,在校运动会后进行了一次写作训练。在运动会之前,预先布置了题目,并讲明要求,让同学们重点搜集场景与运动员的动作及比赛过程的材料。由于引导学生实地搜集材料,结果,大多数同学习作内容充实、写得较为成功。

      当然,绝不可满足或局限于这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抓住各种事物的特性,运用鲜明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表象与本质,不断培养学生取材聚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本学期,我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观察社会上的人和事,使学生的作文题材不囿于学校这个小圈子。例如《集市一瞥》的习作训练,就让学生到集市上去实地取材,并要分析思考集市见闻所说明的问题,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内容丰富而深刻的好文章。

      总之,要提高学生取材聚事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观察人和事,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以开拓学生的题材视野。          






上一篇:运用历史教育健全学生人格
下一篇:浅析下肢力量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速度的影响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