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愿望,与学生智能的发展紧密关联。曾经有这么一种说法:“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过程是理解和记忆。而记忆的前提是对记忆的事物首先引起注意,没有注意就没有记忆。有种说法十分形象地把注意力比作一把钢刀,它愈是锐利,留下的痕迹就愈深刻,而注意力的第一条件就是要有兴趣,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引起注意,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联系生物教学实践,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师生共同活动,培养兴趣

      谈到“活动”,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的活动,为了赶进度,许多老师也多是延续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开展,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在前面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时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的 “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我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 “反应速度与手指长短有没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十多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自己动手,做好演示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该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如在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我首先准备好一盆健壮的天竺葵植物,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剪出呈五角星形的两片硬纸皮,并把整个五角星用墨水涂上,在前一天的晚上让学生自己夹在选好的一片天竺葵叶上,使这片叶子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起来。第二天再搬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各自摘下遮光叶子,除去遮盖物。最后,由老师边讲解,边操作,边观察,把遮光叶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在酒精里),当叶变黄白色时,将叶片取出来,用清水冲洗之后,滴上一些碘酒,这时明显看到没有遮光部分的叶片变成蓝色,遮光部分没有变蓝(出现一个明显的黄白色五角星形状)。当时全班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白这是淀粉的特性。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叶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没有见光部分不能产生淀粉。也因此,同学们对为什么砖块压住的草是黄白色,小白菜的外层和里层叶都是绿色的,卷心白菜的心叶和外层叶的颜色不同等问题全理解了。同样他们对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这一理论有了理解。为了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从材料的准备到整个实验过程的方法步骤及最后的观察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以上实物观察、亲自动手,学生个个都非常有兴趣,有的学生还说:“我最喜欢生物课做实验,我对生物实验最感兴趣。”

      三、在兴趣之中鼓励学生创新

      1995 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更是如此,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目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创新学习中,要找一些学生较敏感和感兴趣的课题。课题创新学习一般分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即学生通过学习或观察周围生活环境,确立研究的课题,并创设一定情境。如让学生确立 “烟草对人的危害”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观察吸烟人的姿势,调查吸烟人每天吸烟的多少,走访烟草专卖店等。创造问题环境就是让学生处于研究的氛围中,进入研究状态。(2)实验阶段。第一是搜集与分析材料。学生应掌握实地考察、实验访谈、上网、查阅书刊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要能判断真假信息,选择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资料。第二是制定研究计划。第三是调查研究或实验。学生根据获取的材料和设计的实验方案,与其他同伴或教师讨论,论证自己的观点。(3)总结阶段。学生课题学习的关键是了解研究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研究过程中,学生间相互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总结表达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口头的,大多数学习者也可能没有形成结论、写出研究论文,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因此,评论课题学习的方式是多元评价,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设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如基因、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人与自然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在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事半功倍,提升教学效果。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引入艺术之探索
下一篇:运用现代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