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媒体优化语文教学
一、利用现代媒体,教会学生采集汉字
课堂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求新求异,还要教给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信息和途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认为教师应从识字入手,把课本作为一种凭借,利用现代媒体,教会学生在精彩的童话王国中采集汉字。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童话尤为感兴趣,引导学生听故事,讲故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一些词语,是一种有效的识字方法。学生在幼儿园中已听过很多故事。教师一提到讲故事学生就会变得活跃起来。为引导学生在读故事书和童话中识字,可把学生最感兴趣的图文故事扫描到电脑中,引导学生来读。例如:把《丑小鸭》这个精美的童话利用powerpoint 制成投影片。当色彩艳丽的画面伴着悠扬的音乐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时,教师指着下面的文字讲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经过,这时最淘气最坐不住的学生也会瞪大眼睛被吸引住。学生的记忆是可以超常的,教师讲述一遍之后,许多学生就能对着文字复述下来了。这时教师把想让学生认识的词语变色,闪烁几下,学生就会加深印象。这样的例子教师做上一两次后,再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把他们喜欢的故事用同样的方法讲给同伴听(可用实物投影代替计算机)。这样做不仅帮助了学生识字,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了汉字。其次,可结合古诗吟诵活动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把《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配上画面制成课件,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播放一至两首,随着学生的诵读,画面字体逐一变色或闪动。久而久之,学生古诗词会背了,识字量也随之大大增加。
二、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诗以凝练见长,以意境见美,是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秀典范。但是由于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变迁,造成了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概括,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古诗的内容结合写作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配上音乐、解说,创设古色古香的特定氛围,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中。以古诗《梅花》的导入为例:伴随着一段悠扬的音乐,镜头出现了百花凋谢、万物凋零的冰天雪地,诗人王安石心情苦闷地漫步,目光落在墙角的几枝梅花上。这时,镜头逐渐拉近,大雪纷飞中,一朵朵雪白的梅花正迎着风雪绽放。与此同时,老师以诗歌化的语言娓娓道出:诗人心情苦闷地漫步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他关心人民疾苦,一心推行新政法,却受到保守派的阻挠和攻击。就在这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迎面飘来,诗人寻香望去只见在不显眼的墙角跟上,几枝雪白的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一朵朵晶莹、纯洁,让人怜爱,叫人敬佩,诗人禁不住挥笔写下一首诗——《梅花》。从学生们那专注的神态已经知道他们早已进入古诗学习的状态。同时,我们还可以在软件中收集大量的梅花相关资料,如图片资料:大至梅花的不同品种,小至梅花的枝干、花瓣、花蕊的局部定格;音频资料:赞颂梅花的革命歌曲《红梅赞》、《咏梅》及通俗歌曲《一剪梅》、《梅花》等。大量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展现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绽放的风姿,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诗情画意中,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诗人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定会大增。
三、利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一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愁眉苦脸,因为他们常常觉得无话可写。就是有话可说,也是搜肠刮肚凑起来的“陈年烂谷”,毫无真情实感。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的状况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体会到,运用现代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不失为一种先进的作文教学方法。因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主要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巧妙地发挥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点,令学生入情入景,乐而忘“愁”,激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用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愿望,产生“我要说”和 “我要写”的积极心理。例如,写一种植物的作文,课前,我将校门边的一个池里的荷花拍摄下来,制成《夏日荷花》的录像。上课时,我播放了这一录像,当“满地碧盘似的荷叶拥着圣洁的荷花迎风舞动”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目不转睛地观看。录像放完了,学生们情绪十分激动,叽叽喳喳地说道:“太美了,太美了,简直像仙境一样!”“这么大,这么美的荷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呢!”这时候,我用慢镜头指导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说出荷叶、荷花的特点。随着画面的推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说出了这样动感鲜明的句子:“碧绿碧绿的荷叶扭着她那细细的、嫩嫩的腰肢在水中轻盈地跳起了摇摆舞;含苞欲放的花苞害羞地抿着小嘴睡起了懒觉;盛开的荷花犹如一盏盏美丽的莲灯……”色彩绚丽的画面打开了学生情感的“水闸”。学生们说话的劲头很高,说出来的句子不仅准确地抓住了荷叶、荷花的特点,而且语句生动形象。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告诉学生,有条理地把刚才所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好的短文。同时,我又告诉学生,这个荷花池就是我们校门口的那个。这时,所有的学生都愣住了:这怎么可能呢?此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不是我们的环境中、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写,而是我们对熟悉的环境和事物熟视无睹,没有留心观察,以至于觉得无物可写,无事可写。”老师的一番话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留意身边的事物,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接着,我又把事先准备的玫瑰花、月季花、美人蕉的录像放出来,让学生观看、描述。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练习说,最后写成文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为我们创设了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学习环境,它的视听效果和人之间的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可更好地服务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激发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下一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