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真文自美——谈如何让中学生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一、写真实的情感
文章贵在真情。只有写作者倾注了真情,文章才具有实感。那么,学生真实的情感从何而来?
(一)说真话,写真情。写真情实意,实话实说的作文往往比那种虚饰矫情的文章要好得多,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自觉地冲破以往作文的禁区,敞开心胸,展露真纯,畅所欲言,写出具体而不空乏、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的文章来。
(二)扬个性,表真情。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创作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充满特别感情和情趣的。”若能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文章自然就有了真情。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关于 “找春天”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表真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任由思绪放飞,任由情致酣畅。结果学生有的写诗,有的叙事,有的写景……他们都能抓住“春” 的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抓细节,绘真情。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性美的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的艺术境界。如一位同学写母爱:“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的那个深夜:母亲侧趴在我的病床边,脸上写满疲惫与沧桑,眉宇间隐约流露着内心的焦灼与担忧……”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真切地描绘了母亲深沉的爱。
二、写真切的感受
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与互动。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用眼睛洞悉,用耳朵倾听,用皮肤感触,用心灵抚摸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的道德情感,积累切身感受,从而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反之,作文一旦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都是无法起飞的。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如写雨,我安排让学生走出课室去感受雨中的滋味,让他们去听雨点的声音,去闻雨点的气息,去尝雨点的滋味。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抒写出雨的美好景致和对雨的真切情感。
三、求感人的效果
文章要真正拨动人的心弦,使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富有感染力,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就需采用有效的抒情方式,把美好的情感依附于动人的事情中,在叙事中做到情事交融,让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情感,以此来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就是因为作者善于把父亲对自己的爱,表现在临别时父亲艰难地爬月台过铁道为自己买橘子等令人感动的小事中。如有一篇题为《父爱》的中学生作文,文中写道“父亲送我到县城读书,第一次下馆子,在菜谱面前,父亲再三斟酌。饭菜端上来后,我发现父亲每次夹菜只夹肉丝下面的青菜,并且不停地把自己筷子下的肉丝向我这方推。父亲发现我怔怔地盯着他,便立即夹了肉丝送进嘴里装作津津有味地嚼着,吞下嘴里的饭菜后对我故作满意地一笑……”这就把无形的父爱化为了具体可感的事,做到融情于事,读来真挚感人。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真处文自美。”感情的表达真挚而不夸饰,既要符合生活的真,也要符合人性的美,才能显现感情的美。只有我们用真心去观察、感悟生活,说真话,抒真情,以情带文,文章自然会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